二 教学过程
片断一 导入新课
师:课前我们收集了资料,谁来谈谈扁鹊?
生:1: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卢(今济南市长清县)人。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
生2: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由于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扁鹊传说是黄帝时代的名医。
师:谁了解扁鹊路过虢国,救治重病虢太子起死回生的传奇故事。(生简介)
师:谁收集了有关医术高超的词汇?看谁积累的多。
生1:妙手回春 杏林春满 誉满杏林
生2:德医双馨 枯骨生肉 起死回生
师: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他是什么人?
师: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教学反思:以上环节让学生把收集的资料用上了,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脸上露出了欣喜,而未动手的学生有一种失落感。也许他们在自责:“我为啥就不动手呢?”从而有所感悟。)
片段二 交流讨论,练习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朗读第二段。
生:试着读出第二段中扁鹊与蔡桓公的不同语气。
师生:师生分角色朗读,师读扁鹊的话,生读蔡桓公的话。
(师读时要把扁鹊说的话读到位,起到示范作用。)
师:说说老师读得怎样?
生1:我听出老师读得小心翼翼,生怕得罪大王。
生2:读出了提醒的语气,而且很委婉。
生3:读出了关心的语气,而且小心谨慎,因为伴君如伴虎。
生4:读出了讨好的语气。(“我”当时不以为然,是这样的吗?有点不屑一顾。)
(教学反思:生4的回答出乎预料,是一个错误认识!本是一个很好的学习“生成资源”,可我没有意识到,不屑一顾,未能及时抓住这一学习“闪光点”。)
师:现在你们也来读一读吧!
生:分角色读第二段。(生读得有些缺乏生气。)
师:大王是这样有气无力、无精打采的吗?注意要符合大王的身份、地位。
生:再分角色读。
师:评一评读得怎么样?
生1:有点身临其境之感。
生2:读出蔡桓公趾高气扬,不以为然的语气。
(教学反思:入情入境的朗读有利于进入文本,揣摩人物心理,才能准确地理解寓意。同时也让学生明白透过鲜活的语言描写,能让人物的形象一步一步地丰满起来。)
师: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次、第三次扁鹊见蔡桓公的情形。
片段三 入情入境的进入文本,揣摩人物心理,提出质疑
师:第二次蔡桓公态度怎样?第三次、第四次呢?
生1:第二次很不高兴,第三次非常不高兴。
师:对此,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2: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
生3:扁鹊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
生4:蔡桓公为什么非常不高兴?
师:(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
师:蔡桓公为什么非常不高兴?请再读课文,从文字中去体会感受。(生认真读书。)生1:蔡桓公在想再啰唆,把扁鹊格杀勿论;生2:真令人讨厌,像只苍蝇似的;没完没了……师:扁鹊跑到秦国去是胆小吗?
生1:不是。因为扁鹊该做的已经做了,为这样的人而死,无价值。生2:与其被杀掉,不如去别国为病人解除痛苦。替黎民百姓造福,何乐而不为。生3:扁鹊有“六不治原则”。(生拿出下载的资料。)师:喔,请你出示扁鹊的“六不治原则”,可读一读。(教学反思:此环节我及时抓住了这一个教学闪光点。弥补之前的不足。)师:(结合学生的疑问,结合讨论,让学生体会蔡桓公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德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当他觉得蔡桓公无法医治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
师:同学们,我们好好来朗读品味一下扁鹊和蔡桓公的有关语段。要朗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一定得结合揣摩他们的心里。(扁鹊的语气要诚恳耐心,蔡桓公的语调要傲慢、霸气)生:各种形式的朗读。片段四 跨越时空对话
师: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后会说些什么?也用一两句说一说。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生1:蔡桓公,你怎么把扁鹊的好心当做驴肝肺呢?不听别人劝告,小病酿成大病,病入膏肓。这不是一个血的教训吗?
生2:难道你不知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吗?你是国君,又快死了,我还是忍不住要说你两句:扁鹊是那样著名的医生,你怎么把他当庸医看待呢?怎么怀疑他想显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几次提醒你,你怎么就那么固执己见地认为自己没病呢?还又挖苦又嘲讽的,真是的!现在后悔了吧!
生3:蔡桓公:唉,你批评得有理。我的病是我自己造成的,无可挽回。我的生命快结束了,我就是前车之鉴,你们不能重蹈覆辙,必须引以为戒。
生4:蔡桓公:不管什么情况下,一定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把坏苗子扼杀在摇篮之中……
片段五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师:你们能举几个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
生1:衣服破了一个口子,如果不及时缝补,口子越来越大,甚至不能穿。
生2:房屋基础发现有问题,日久天长不管,最后房倒屋塌,甚至危及生命……
生3:无限制的砍伐、开垦,导致泥石流、沙漠化、沙尘暴……比如我们学过的课文《一个小村庄的的故事》。
(教学反思:本则寓言如果联系前面学过的《我要的是葫芦》《南辕北辙》等类似课文教学,效果会更好。此外,这还是一次实践“群文阅读”的机会,如布置学生下去收集防微杜渐的相关文章,找出文章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