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学习体验

三 学习体验

(一)情境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所以一开始我就用课件出示地球美丽的面貌,还设计了一段导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让学生亲切地跟地球打招呼,拉近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做好了情感铺垫。

(二)选读探究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相机引导。

(三)升华情感

学完主要内容后,让孩子们把最想说的话与同学们交流,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四)拓展迁移

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学完这课,我让学生课外收集有关地球的知识,我国环境状况,并让学生交流。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作者单位:东皇三小 贵州 习水 564600

【点评】

1.贴近生活,激发兴趣。说明文比较单调、枯燥,为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开课时,教师引入地球美丽的图片,一段激情导语,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课中,引入“写保护地球的标语”等学习活动;最后,贴近生活实际谈感受,有保护环境的行动,将本课人文性的目标渗透其中。

2.品读课文,联系收集资料,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抓住“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结合阅读展示师生收集资料,惊心触目的现状和数据,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人类肆掠破坏地球生态的恶行,学生产生强烈共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心声油然而生。

3.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欠缺。本说明文在表达上具有遣词造句准确,运用列数字、举事例、打比方等说明方法,使文章表达生动、形象、具体。而本节课对说明方法的表达基本没有涉及。说明文教学往往容易忽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偏于人文性、科学性,教师心里时刻要念着“语文味”这本经。

点评人:李遵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