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学习体验
(一)出示图片,创设情境,增强课文学习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兴味盎然地投入到课堂,他们才会有更多的感受,学习才会有所收获。因此,开课伊始,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以他们熟悉的嘎子形象引入,让他们谈谈嘎子留给自己的印象,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教师再简介摔跤比赛的背景,引发学生对比赛情况的关注,从而饶有兴趣地走入故事,去感受课文中描绘的人物形象。在理解“公鸡鹐架”这一词语时,教师出示生动的公鸡即将打斗的场面,把词语的理解变得形象、有趣,学生在感悟到嘎子的性格特点的同时,也发现了细节描写的“魅力”所在。所以,出示的图片在课堂教学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联系生活,直观出示,创设情境,有利于增强语文学习体验。
(二)重视阅读,读中感悟,分享学习体验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所以,阅读教学自始至终均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老师没有包办代替,都是学生认真阅读,采取汇报的形式完成学习的。整个过程教师没有做过多的分析,真正达到了学生读中感悟,学有所获的效果。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阅读,重视阅读的感悟,要及时分享学生的学习体验,激发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教给学习方法,获得语文学习体验
在品读、感悟描写摔跤比赛过程的四句话时,教师指导学习前两句,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方法,小组再合作往下学习,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由“扶”到“放”,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学到了一些方法,获得语文学习体验。学完课文,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在本课描写中使用的刻画方法,鼓励他们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实现了“以读促写,读写互促”。
(四)注重激励,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找到自信,获得成功,感受学习知识的快乐,这是每个教师必须且应该使用的教育手段。整堂课中,当听到学生的回答时,都及时给学生一个“回应”,如“说得好”“你问得好”“真是会动脑的孩子”“你真行”“你真会读书”等。这样,学生的学习是快乐、幸福的,整节课都沉浸在喜悦的氛围中,大大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本兴.浅谈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人教期刊.试教通讯.初中生物.义务教育.2005年10月11日合刊(总第180—181期)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东皇三小 贵州习水 564600
【点评】
1.链接生活,品味语言。开课以学生熟知的嘎子头像引入,交流嘎子信息,贴近学生生活;评析“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等词语,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并出示公鸡即将打斗的图片,形象直观,把词语的理解变得生动、有趣。
2.教给学习方法,授之以渔。教师引导学生透过“三抓两挠”“转”“终于”等词语展开想象,感受嘎子、胖墩儿的形象,再总结“抓关键词,边读边想象”的读书方法,最后学法迁移,小组合作学习类似语段,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揣摩本课抓住动作来刻画人物的表达方法。
3.多元解读,关注体验。问题设计开放,如你仿佛看到一个怎样的嘎子?嘎子又会怎样挑战胖墩儿?学生大胆揣摩人物的想法,实现了角色体验,而学生因阅读和生活体验不同,对这些问题看法也不一样,答案多元,教师始终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4.激发学生后续阅读课外书的兴趣。
点评人:李遵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