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学习体验
(一)感情朗读,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朗读,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安静的句子自读感悟,全班交流;最后指导学生再细细品读文中精彩语段,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朗读,体会安静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在朗读中指导学生要读出感情,读后生生之间相互评价,在评价中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从而掌握朗读的技巧,提高朗读能力。可以说在整堂课中,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朗读,走进了文本,走进了安静的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学生的朗读体验达到了更上一层楼的效果。
(二)插上想象的翅膀,与主人公一起“飞翔”
如何才能在阅读中更好地与作者产生共鸣呢?当然离不开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邀游世界。面对一个特殊的孩子——安静,我们身体健全的人是很难体会她的内心世界的,更别说学生,怎样走进安静的内心世界?学生只有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作为一个盲童,她最渴望什么,最想做什么。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多姿多彩”这个词语进入意境之中,让学生随着画面展开想象,在无边的想象中与主人公一起“飞翔”。学生通过展开想象的翅膀,思维变得更活跃,情感变得更丰富,体验变得更深刻。在想象中,学生真正读懂了文本,理解了文本,感悟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真正走进了主人翁的内心世界。
(三)学习体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了提升
语文教学过程,既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又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过程。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走进安静内心世界的同时,又让学生深深反思:安静作为一个盲人,她从不自卑,相反地对生活充满了热爱。而作为一个身体健全的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生活呢?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不珍惜生命的现象谈自己的感受,相信学生得到了很多的启发。通过学习,学生懂得了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要珍惜生命,要让有限的生命创造出无限的价值,学生的价值观得到了提升。
(四)“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课堂教学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了解学生,从学生原有基础出发,满足学生发展的各种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学习的兴趣与自信,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在教学中,一开始我就让学生抓住课题进行质疑——为什么说是触摸春天呢?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学课文。最主要的是让学生抓住“多姿多彩”这个词语进行探究:用“多姿多彩”这个词语来形容安静的内心世界合不合适?学生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我没有立即作出判断,而是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组织学生之间讨论交流,学生在探讨中有了正确的认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兴趣浓厚,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吕传汉.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造性人才.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作者单位:东皇三小 贵州 习水 564600
【点评】
1.紧扣“多姿多彩”这一中心词语贯穿全文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从课题质疑,产生不同观点,激发探究兴趣;再带着问题学习探讨,学生真正体验到安静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再回到“多姿多彩”,达成共识,解决疑难。教师重视学生问题意识,探究意识的培养。
2.感情朗读为主旋律。抓住精彩语段反复朗读、细细品读。朗读中引导学生读出感情,并通过生生评价,在评价中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体会该怎样朗读,提高朗读能力。学生通过层层深入的朗读,走进文本,走进了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朗读体验更上一层楼。
3.关注体验,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如想象盲人行进的艰难,体验安静能在花丛中流连的原因;想象“极其准确地拢住蝴蝶”的情境,体验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从而感悟那是源于她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联系生活谈不珍惜生命的现象,让学生懂得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要珍惜生命。
点评人:李遵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