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教学过程
片断一 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只可爱的小动物——小青蛙和小鸟,它们想和大家做朋友,同学们说好吗?(在黑板上贴青蛙与鸟的图片)
师:小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事争吵起来,谁也不让谁,你们想不想知道怎么一回事呢?带着你们的好奇心一起来学习课文——13《坐井观天》。(板书课题,生齐读)
师:谁知道课题中“观”是什么意思?那“坐井观天”呢?再读课题,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生自由质疑)
生1:谁坐井观天呢?
生2:坐井观天干什么?
……
(教学反思:谈话和图片导入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生在质疑课题时提出了一些不相关的问题,我没有意识引导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耽搁了时间。)
片段二 品读课文
师:再读课文,读完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1:老师,我知道了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生2:我通过读课文知道了青蛙坐在井里。
生3:我知道这一课讲的是青蛙和小鸟在争天的大小。
……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口井)
师:青蛙坐在井里(随机贴青蛙图片),小鸟在天上飞,它们是怎么遇上的呢?
生:小鸟落在井沿上找水喝,所以就和青蛙遇上了。
师:我不明白了,“井沿”在哪儿呀?谁来给我指一指?(课件显示一口井的画面)
(学生上前指井沿)
师:哦!原来这就是井沿呀!你真有见识!(出示小鸟图片)谁来帮帮小鸟,让它落在井沿上。
(学生在黑板上贴上小鸟的图片)
(教学反思:此环节抓住了“井沿”一词,通过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井沿的意思,感受对话发生的场所等,并且引出文章第一段话,让文章通过三个词连成一个整体。)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四到第六自然段)
师:青蛙相信了小鸟的话了吗?你怎么知道的?
生:青蛙没有相信小鸟的话,因为青蛙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鸟说它飞了一百多里。(师随机板书: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是的,青蛙认为小鸟说的话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所以青蛙说小鸟是在说大话。
师:什么叫说大话?
生:就是吹牛皮。
师:对!比如说:“我能一口气吞下一头牛!”,“我能用手推动火车!”。
(生齐声:吹牛皮)
(教学反思:此处抓住“大话”这个关键词语。通过引导学生理解“大话”这个词,来把握青蛙认为小鸟说大话时的心情。我举了两个实例让学生来感受:我能一口气吞下一头牛,我能用手推动火车。学生从老师的语气和自己的经历中了解,这些就是夸张,不切实际的,就是说大话。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了,更好地理解这个词以及青蛙当时的心情了。)
片段三 拓展延伸,求异创新
师:这只小青蛙听了小鸟的劝,它跳出井口了,它跳出了井口,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大家想想,把你的想法和小组的成员说说。(课件显示配有轻音乐的相关画面)
(学生分组交流)
师:来,把你编的小故事说给大家听听。
生1:小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它使劲一跳就跳出了井口,它看见天空真的像小鸟说的那样无边无际,它情不自禁地说:“哇!天可真大啊!”
生2:小青蛙跳出井口后,看见天真的很大很大,于是低下了头,它不好意思地说:“原来我真的弄错了,小鸟,谢谢你,要不是你,我永远都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说:“不用谢,因为你是我的朋友,你有错,我应该帮你指出来。”
师:你说的故事太动听了。是的,能真心指出别人错误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
(教学反思:这一环节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部分好的学生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去想象。在以后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想象力,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让语文教学成为一个欣赏情、传授情、感悟情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