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学习体验
(一) 抓住学生的身心特点,培养舞蹈的学习兴趣
三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形体灵巧,比较适合采用模仿性的形体舞蹈教学手段,进行直观的教学,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习,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因而本课各个环节都以模仿为主线,将形象的舞蹈通过模仿动物来展开,引导学生用心体验小动物。培养学生爱好舞蹈的情趣,发展学生的鉴赏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更深一步的了解。一开始教师抓住学生爱模仿表演的特点,利用舞蹈小律动组织教学,通过形象生动地和有节奏的形体动作,让学生主动、自然地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
总之,我是根据这一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设计教学: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等,给出典型的节奏型,并与学生互动感受傣族的孔雀舞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审美为核心创设情境,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为更好地让学生第一感觉喜欢上舞蹈,欣赏优美的舞蹈,促进学生对美的认识和追求。我以一段孔雀舞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对美产生直观的、初步的印象,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在情境的创设上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为了营造轻松的环境,我以谈话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如“小朋友觉得大孔雀表演得怎么样?那怎么听不到掌声呢?”等这些宽松的教学氛围,为后面的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自主、模仿、互动学习,充分调动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志趣是促进学生学习舞蹈的重要保证。创设大孔雀和小孔雀的互动情境,学生为主体扮演小孔雀参与学习中来。在教学中:
1)先由我示范动作(为了更形象,我把自己比成大孔雀,学生比为小孔雀),学生跟着模仿。
2)通过交流合作的方式进一步学习(主要采用了“我问学生答”的形式)。
3)要学生仔细观察动作,进行探究的学习方式。减少老师教、学生学的程式化教学。要发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来教老师的互动学习。
4)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动作,我通过学生与老师的合作进行练习。学生做着小孔雀动作来寻找大孔雀,让学生完全融入美的意境中,产生出美的画面。
5)完全掌握好动作后,要求学生与学生合作,再在整齐有序的队形上进行表演。
(六个小圆圈变成六个列队有序地在教室穿插)
“今天大孔雀和小孔雀相处得非常开心,现在大孔雀要跟小孔雀说再见了。我们抖动孔雀手势配上踮脚走跟老师说再见”。我的话音刚落,下课铃声刚好响起。此时此刻我的心理充满喜悦,因为这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基本实现我的教学设想。更值得高兴的是准时完成教学任务,时间掌握恰到好处,这是我最大的进步。
要想让孩子喜欢你,就必须做到爱孩子,要有一颗童心,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和他们交朋友,用孩子般纯净而富有情趣的语言和形体动作,唤起他们的兴奋感,把他们吸引到奇妙的舞蹈世界里来。总之,舞蹈艺术的融入,给我们的音乐课带来了新的活力,我们应继续改进、完善、落实,使舞蹈艺术更进一步地发挥其独特作用,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加砖添瓦。
[参考文献]
[1]陈霞.现代审美心理在民族舞蹈美学中的互渗[J].科技风.2008(21)
[2]吕传汉,汪秉彝.再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2.11(4):72-76
[3]石明灯.民族舞蹈的审美与现实价值[J].南方论刊.2008(03)
[4]柳文杰.舞蹈的审美特征[J].艺术广角.2004(03)
[5]王敏.民族民间舞蹈教学[J].大舞台.2011(03)
[6]谢莲花.审美视角下的少数民族舞蹈传承——以傣族孔雀舞为例[J].枣庄学院学报.2007(06)
作者单位:二郎乡中心小学 贵州 习水 564600
【点评】
本课时孔雀舞蹈的教学,针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模仿力强、体灵巧的特征,利用舞蹈旋律组织教学,通过形象、生动和有节奏的形体动作,让学生主动、自然地集中注意力,进入学习状态。教师以审美为核心创设情境,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自主模仿、互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教书育人,首先要树立热爱学生的师德。正如作者所言:“要想让孩子喜欢你,就必须做到爱孩子,要有一颗童心,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和他们交朋友,用孩子般纯净而富有情趣的语言和形体动作,唤起他们的兴奋感,把他们吸引到奇妙的舞蹈世界里来。”
点评人:吕传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