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缩,令您妙语生花
众所周知,汉语是一种很讲求精炼的语言。有时候为了表达方便,把一些词、词组或句子抽去其中几个成分,缩减构成一个新词而意义不变,我们称之为简缩。
简缩要符合约定俗成的原则,不能胡编硬造,否则容易出现误解或笑话,造成交际的麻烦和语言的混乱。但有时候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为了某种需要也可以打破以上规律。利用简缩幽他一默,达到其他语言手段很难达到的表达效果。
在一次智力竞赛抢答会上,主持人问:“‘三纲五常’的‘三纲’指的是什么?”一名女生答道:“臣为君纲,子为父纲,妻为夫纲。”她的回答,正好把三纲的关系颠倒了。引起哄堂大笑。女学生灵机一动,立即补充道:“笑什么?我说的是新三纲!”
主持人疑惑地问道:“怎样解释?”女生不慌不忙地说:“现在,我国人民当家做主,是主人,而领导者,不管官有多大,都是人民公仆,岂不是臣为君纲吗?当前,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这孩子成了父母的小皇帝,岂不是子为父纲吗?许多家庭中,妻子的权利远远超过丈夫,“妻管严”、“模范丈夫”到处流行,岂不是妻为夫纲吗?”好一个新三纲!话音未落,同学们都为这位女同学妙补失言的机智幽默而鼓掌喝彩。
“马有失蹄,人有失言”,在日常生活中,讲错了而受窘之时,如不及时弥补,说不定有失面子,这时最好能迅即予以补救。上述这位女生把“三纲”答错了。如果来个更正,也未尝不可,但她思维敏捷,马上在脑子里构成一种新意,干脆将错就错,根据新的历史时期人们社会关系及思想观念的变迁,临时对它赋予了全新的又符合现实情况的解释。而“臣为君纲,子为父纲,妻为夫纲”经简缩后的此“三纲”正好与传统意义中的“三纲”构成强烈对比,突现出一种不可多得的幽默效果。
如果说上面将错就错的简缩还算不上高明,那么时下一些小品相声演员的巧妙运用和创造性发挥则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的小品《有事您说话》里面的主人公是一个古道热肠的人,助人为乐,有求必应。一次,单位的头儿叫他去火车站买两张卧铺票,他愣是在车站售票处扛着棉被等了一天两夜,寒风呼啸,冻得直打哆嗦,费尽千辛万苦才买到票。郭冬临扮演的好心人上场时卷着被子边打喷嚏边对妻子叨叨:“你不知道,我在火车站是一夜风流啊!”妻子一听大发雷霆,盘问他做了什么对不起她的事,他一本正经地说:“告诉你,我是吹了一夜风、流了一晚的鼻涕呀!”原来这就是所谓的“一夜风流”。妻子如释重负,观众也在演员出人意料的简缩中哈哈大笑,达到了“笑”的目的。
下面的相声不光令人发笑,还叫人深思。它讲的是几家企业职工到医院体检。医生服务态度恶劣,对职工们吆五喝六,大家吵吵嚷嚷,纷纷争着要提前检查。不可开交之时,医院的喇叭里响着震耳欲聋的通知:“职工们不要慌,要按顺序到指定地点体检。下面宣布体检地点,开“膛”(搪)(开封搪瓷厂)的到一楼,落(洛)水(洛阳水电公司)的到二楼,上吊(上海吊车厂)的到三楼,自杀(刹)(自贡刹车厂)的到四楼,其余的太平间集合!”大家一时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过一会儿才如梦初醒。这不是拿咱们开涮吗?很显然,这是相声演员经过艺术加工典型化创作而成的,但也确实能使人在胡乱简缩中体味到淡淡的幽默和辛辣的讽刺。
胡适先生也是简缩幽默的高手。一次,他到某大学演讲,引来莘莘学子观睹如潮。这所学校是藏龙卧虎之地,讲砸了难免下不了台。胡先生灵机一动,一反常态,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搞得学生如坠五里雾中。因为他几乎每句都有典,不是“子曰”,就是“诗云”,信手拈来,自然贴切,学生们敬佩之余不禁疑窦顿生:他在这里是“倒书袋”还是怎么的?胡先生自然心领神会,演讲临近结束时,他说一句谁也没有听到过的格言,便有学生站起发问。胡适振振有辞:“这是‘胡说’!”学生大惑不解,只见他娓娓道来:“有‘子曰’、‘诗云’,难道就不允许有‘胡说?’‘胡适说’就是‘胡说’嘛!”顿时,如雷般的掌声对胡适先生的机智幽默是最好的赞赏。分析起来,不符合规范的妄加简缩,使得“胡说”的真实意思与人们思维定势中的“乱讲”相吻合,既巧妙地嵌进了他的姓氏,又表达了对胡乱引经据典者的讥讽,真是一箭双雕!
运用简缩幽默法有两点要注意:一是简缩后的新词与原来的词、词组或句子的意思风马牛不相及,反差愈大,幽默感愈强;二是新词要与日常生活中的某个现成的词严重“撞车”,在出人意料中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