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情世界里
模糊语言贯穿男女交往的整个过程,人们应用模糊语言最频繁最成功是在恋爱期间。
人们常把“谈恋爱”说成“谈”,如果一方对另一方“有意思”,含义是“有想跟对方谈恋爱的意思”;“咱俩的事”,指“咱俩结婚的事”;“有了”,可能是“有对象了”,也可能是“有身孕了”。
称呼自己的对象或爱人,不直呼其名。别人在场时称“他”、“她”、“我的那位”、“我那口子”、“孩子他爹”。叫恋人时也不叫其姓名,而是“喂”、“嗨”。恋人之间随着亲热程度的加深,对对方的称呼也日趋简便,由姓名到名再到一个字,字相对姓名来说是片面的,模糊的。这些说法,正是在运用模糊语言,寻找一种亲切、亲密的感觉。
有一个解放军与人讲一个女青年对自己的意思:“人家对我已经……那个啦。咱要是再干吗,就显得当兵的有点……那个啊。要不就先和她……那个吧。”爱情就是这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不说倒明白,越说越糊涂。而这种糊涂带有朦胧与婉曲色彩,使爱情显得越发珍奇和神秘。
在爱情中运用模糊语言,一方面能收到强烈的修辞效果,展示自己的才华,加深对方对自己的好感;另一方面在求爱时给自己留下退路,避免在求爱遭到拒绝时而尴尬和日后不友善的交往。真是左右逢源,进退都有通衢大道。
综上所述,在人际交往中,用模糊语言相互交际、交流思想和传递信息的情形是普遍存在的。然而我们决不能因此就片面夸大模糊语言的作用。须知,模糊语言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它无力表达精确度很高的对象,因此它也无法替代精确言语的表达功能。比如,科学研究需要高度的精确性,目前的电子计算机要求的是精确的言语,财贸金融会计统计都需要精确的数字,营业员介绍产品的产地、规格等要用精确的言语,体育比赛成绩大多也需要精确数字的表达,等等。所以,精确言语与模糊言语都是人类所需要的,我们应该恰当地相互配合地把两者分别用于需要的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