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正匡误,以全驳偏

以正匡误,以全驳偏

世间的事物是错综复杂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千丝万缕的。人们认识事物应把握其本质和主流,全面地认识事物。可是,在论辩中我们却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论辩者,他们所持之论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但细细分析,却可以发现他们的观点是片面和偏激的,而他们就抓住这片面、偏激的观点,振振有词地为自己的错误辩护。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运用“以全驳偏”的论辩技法来进行反驳。所谓“以全驳偏”法,就是论辩者用全面、正确的道理去驳斥对方片面、错误的道理,通过反驳,暴露对方的偏激,揭露对方的片面,从而战胜对方。

例如,在论辩“对外开放与走私贩私”这一关系时,有的人说:“走私贩私,都是对外开放造成的!”有的人则不同意这种看法,反驳道:“如果你的说法能成立的话,那我的感冒就是开了窗的缘故。那么为什么开了窗以后,有些人感冒,更多身体健康的人却可尽情领略大好春光?问题只能从自身去找了。”接下来,又具体地加以反驳,使听众无不心悦诚服。

反驳者针对对方的片面观点,从感冒与开窗的关系谈起,阐述了“开放”与“走私”的关系,以全面而正确的道理,驳斥了对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片面观点。

又如,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壮丽诗篇,是全世界瞩目的壮举。正如毛泽东同志说的:“长征是历史记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但张国焘却胡说红军彻底失败了。对此,毛泽东同志反驳说:“马克思主义看问题,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体。一个蛤蟆坐在井里说:‘天有一个井大。’这是不对的,因为天不止一个井大。如果它说:‘天的某一部分有一个井大。’这是对的,因为合乎事实。我们说,红军在某一个方面说来是失败了,在另一个方面说来是胜利了。敌人在某一个方面说来是胜利了,在另一个方面说来是失败了。这样说才是恰当的,因为我们完成了长征。”

毛泽东同志在这里运用了“以全驳偏”法,以“天的某一部分有一个井大”去驳斥“天有一个井大”的错误判断,因为天确实不止一个井大,只是某一部分有一个井大;运用“红军某一方面失败了”“敌人某一方面胜利了”去驳斥“红军彻底失败了”的错误判断,因为红军确实没有在总体上失败。这种反驳,以全面性对片面性,以正对误,因而很有说服力。

再举一例,在讨论京剧艺术改革的问题时,有人说:“给传统剧目中加入电子音乐伴奏后,就失掉了中国京剧艺术的传统。这种改革了的现代艺术终究不能代替古典艺术而存在。”有人不同意这种观点,反驳道:“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认识传统京剧艺术的传统特点有哪些方面,其次,我们还要探讨加入电子音乐伴奏后,是改变了这些传统特点呢?还是更充分地展示了京剧艺术的传统特点?我认为,传统的京剧艺术的传统特点有三个方面:第一,就在于它的写意性。所谓写意性,就是‘三五人千军万马,七八步走遍天下。’它不需要真实生活中那么多人,那么多景,演员腿到、口到,观众也就清楚了。加入电子音乐,不但没有破坏这个特点,而且由于电子音乐的丰富表现力,使写意性得到更为可靠的表现。第二,是它固定的表演程式。没有因为加入电子音乐而使演员的马步变成牛步,也没有使手中的马鞭失去马的象征。第三,是它固定的唱腔。电子音乐广泛的表现力完全补充了京剧伴奏三大件阳刚有余、阴柔不足的缺欠。这就是说,加入电子音乐,既没有破坏京剧的写意性,也没破坏它的固定的表演程式和唱腔,而是使京剧艺术更加符合现代人的欣赏习惯和心理需求,我们为什么不为这种改革尝试拍手叫好,反而要评头品足,甚至泼冷水呢?”

在这里,反驳者也是运用了“以全驳偏”法全面阐述了京剧的三个传统特点,并指出加入电子音乐伴奏后,并没有改革它的三个传统特点,反而更丰富了京剧的表现力,驳斥了对方一口咬定的“加入了现代艺术手段就一定会失掉京剧传统特点”的片面观点。

从以上三例可见,在论辩中运用“以全驳偏”法,要注意如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