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助学生掌握窍门的钥匙

熟悉——助学生掌握窍门的钥匙

“熟悉”的指向是双方面的:一方面是使学生“熟悉”即兴演讲;另一方面是老师“熟悉”学生。

就学生而言,让其熟悉即兴演讲可以采取“先期介入”的方法,即在演讲课开始后,未讲至“即兴演讲”前,先让学生对即兴演讲有一个切身感受:一个做法是准备数十张字条,出些“灯泡”、“钢笔”之类的中性题目,讲课中找学生“抓阄”,当场演讲,学生们往往说不上三五句,就没词了;另一个做法是请学生每人出三个即兴演讲题,然后从中选一个让他三分钟后上台,许多平时命题演讲口才不错的学生,同样讲不了几句,便张口结舌……让学生受窘的目的,在于加深印象,打消浮躁,让他们体验到“即兴演讲”之不易。

就老师而言,主要是通过课下与学生聊天、走访等,了解学生的爱好、习惯以及生活经历,以便“因材施教”。即兴演讲不是即兴乱讲,人们只会请你就熟悉、精通的事情发表意见,所以,引导大学生按照即兴演讲的思维模式进行训练,就在于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中因人而异地出好演讲题目,这时,教师对学生的“熟悉”便开始派上用场。某班的文艺委员,很活泼,会画画,对色彩有一种特殊敏感。于是,某次课堂测验,笔者给她一个题目《蓝色调》,准备五分钟后,上台演讲:

“在我的印象中,父亲总是穿着一件深蓝色涤卡装。因为父亲是位老师,常常在校辅导学生,相对在家里的时间就少了,我总觉得父亲不够关心自己,不像别的同学的爸爸,因此,我那时特讨厌深蓝色。但在我18岁那年,却发生了这么一件事:

那是高考的第二天,已是晚上11点多钟了,我正在寝室挑灯夜战,爸爸突然出现在门口,这是高中3年中他第一次来我读书学校,我惊讶,爸爸说是开会路过,顺便来看看我。我听了并未十分在意。事后我才知道,是妈妈吃了从我这儿带回去的西瓜后很不舒服,爸爸很担心我,所以才叫了车专门来看我的。

从那时起,我方知道父亲是多么地爱我,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罢了,同时也令我明白了这世上的每一种色彩都有其可爱之处,不论是赤橙黄绿青蓝紫,还是黑、白、灰,都值得我去欣赏,因为它们都有丰富而美丽的内涵。”

该生事后告诉笔者:老师说即兴演讲最好一开口就举例,所以拿到题目,她首先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与色彩有关的事例,然后花大部分时间来归纳结论,一旦想好,便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