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出真钩 巧设陷阱
谈判是一种双方信息的交流、竞争。谁能够更多的掌握对手的谈判信息谁就能在谈判中占据主动,所以无论是政治谈判还是商务谈判,获取、搜集、识别对手的信息已经是一项重要的谈判工作。因此,相对应地要求谈判各方也都很重视对自己的有关谈判信息采取严加保密措施。然而我们对信息的保密性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时时、处处、不分有无效用地“死守”情报。相反,应当灵活地“将计就计”地活用情报。适当的“泄密”就是一种巧用情报的谈判策略。具体来说,“泄密”也有抛出真钩——泄漏真实情报和巧设陷阱——泄漏假情报两种。手段不同,目的一致。中、日上海国际大厦买卖农业机械谈判,中、日双方进行了几次讨价还价后,日方的报价还不能使中方满意,但是中方一时也找不出更有力的说服去打动对方,迫其让步。中方认为此时应该抛出真钩,不要再“死守”自己已与另外两国进行接触的商业秘密,于是便说,我们的主管部门的外汇批价有限,如要增加需再审批,那谈判只能拖延,而其他两国还在等我们的邀请,随手把有关外汇使用批文及其他两国的电传递给对方。日方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新情况,考虑利益得失和担心谈判破裂,只好吞下这抛来的真钩,满足了中方的要求。当然,这样的泄密是有一定的风险,但如果适时,适地,适量,准确把握火候、分寸,也能起到落子定局的奇效。
在谈判中还有一些人利用对手迫切了解自己情报的心理,“将计就计”有意地把一些事先准备好的假情报,放在对方容易看到或听到的地方。比如有的谈判高手在谈判休会期间故意忘了带走一两份文件或公文包,或者很粗心地在公开场合谈论一些商业机密,掘下一个陷阱,让你往里钻,叫你上当。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曾在一次战役中将一份假情报放在一位已战死的上尉公文包里,然后撤离战场,德军在清扫战场时意外惊喜地获得这份重要的“情报”!后来,德军果然中了圈套,损失惨重。对于假情报的泄漏要不让对手察觉,过于轻易地被对方获得反会令其怀疑,所以有时不妨故设障碍,又及时放行,吊其胃口,诱敌深入。那么如何识别真假情报呢?应该头脑冷静,多方证实,不能轻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