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是产生“演讲效应”的“催化剂”
演讲最终的归宿就是要感染和说服听众,驱遣听众按照演讲者的意思去“行动”,或信服、或激动、或欢乐、或行动。演讲者通过对某些事理的理解、感受,产生的震动,并把这种感动、兴奋传达给听众后,听众透视演讲者的激情,就会发现其精神和思想境界,是真善美,还是假丑恶。若是真善美的,他们就会共鸣、行动,于是,演讲的“效应”就产生了,当然这篇演讲也就大大地成功了。如像公元44年,古罗马政治家安东尼《在安葬恺撒时的演讲》,便是用激情促使行动的典范之作。就是他凭着那根舌头,竟使得本是相对的听众如潮水一般地涌去,放火烧掉了他们曾经深深信服不移的布鲁图斯的房子。其力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