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上——最能突出演讲内容的安排
1.开端:别开生面,引人入胜。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尽管演讲开端的方式种种,但作为一段精彩的开场白,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要新颖,出奇方能制胜,只有紧紧扣住了听众的心弦,说出他们的心声,才能引起共鸣。一次,李燕杰去首都一家大医院演讲,开端就朗诵了他创作的一首诗:“每当我忆起那病中的时光,/白衣战士就引起我深情的遐想。/他们那人格的诗,心灵的美,/还有那圣洁的光,/给我顽强生活的信心,/增添了我前进的力量!”随着朗诵的进行,看书的人渐次抬起头来,说话的人逐渐安静了,来回走动的人不约而同停了下来,当朗诵完最后一个字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2.中间:推波助澜,掀起高潮。一次成功的演讲,中间部分一定是曲折起伏,时而低沉,时而高亢。而作为精彩的段落,必定是叙事的最生动处,抒情的最激昂处,说理的最深刻处。美国罗斯福总统在日本人偷袭珍珠港的第二天,面对群情激昂的国会议员,在宣布对日宣战前的演讲,连续运用七个“昨天”,历数日本人对夏威夷群岛、马来西亚、香港、关岛、菲律宾、威克岛、中途岛的大举进攻,说明美国已处于严峻的形势中。所有的听众群情激昂、热血沸腾,一致赞成即日起对日宣战。一篇演讲若不有意识地掀起两三次情感的波澜,就不能有力地论证中心,也不能有效地集中听众的注意力。
3.结尾:卒章显志,耐人寻味。就演讲的全过程看,结尾,并不意味话说完了,常常是情感发展的最高峰,论证过程的最后结果。因此对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稍一疏忽,就会前功尽弃,功亏一篑。民主战士闻一多《最后一次的讲演》最后是这样说的:“反动派,你看见一个倒下去,可也看得见千百个继起的!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义正词严,掷地有声。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文学之路的巴金在《我和文学》的演讲中用发自肺腑的语言饱含深情地说道:“我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我不愿意空着手离开人世,我要写,我绝不停止我的笔……”可谓皓首童心话文学,情真意切诉衷肠,催人以思索,给人以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