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易明确回答时,可以使“模糊”语

不易明确回答时,可以使“模糊”语

有时对人或事物难以作出评论(回答),又不得不评论(回答)时,可以采取避其全面,评其一点的模糊技巧。

江泽民总书记在日本访问时,记者问:“你时隔七年来访,感到日本有何变化?”江总书记说:“……这次是友好访问,从车子里向外看去有许多新建筑物,发生了许多变化。”

乾隆皇帝曾问刘墉:“你说京城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眼珠一转,耳朵颤动两下,答曰:“生一个,死12个。”乾隆问:“此话怎讲?”刘墉答曰:“生的再多,一年也就是一个属相,岂不只生一个?死的再多,也超不过12个属相,岂不死12个?”乾隆大笑:“妙!妙!”确实,乾隆提出的这个问题,刘墉实在难以说得准确,但又不得不回答,采用这种“模糊”概念,可谓绝妙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