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明确回答时,最好使用“模糊”语

不好明确回答时,最好使用“模糊”语

有时自己亮明观点,但在周围人极力解释劝说下,不得已改变主意,此时,若再直言更正原来的说法,觉得不好下台或难为情,为了不给人一种“缺乏主见,左右摇摆的印象”,最好采取顺从其意,略带夸张的“模糊”技巧。

小郑和丈夫到异地的朋友家做客,商量好当天返回,可主人盛情挽留小住几天,小郑执意不肯。但主人考虑久别重逢,短短时间难以倾诉别情,于是说出许多许多理由,丈夫盛情难却,只好同意。主人转问小郑说:“现在就看你的了,在这你成了一家之主了,我们都听你的,你说走就走,你说不走就不走。小郑见状,不好执拗下去,但又不好意思说:“行,就住两天吧!”只好灵机一动,“是吗?大家都听我的了,那好,我就不走了,永远住在这儿了。”“好!”赢来了大家的一片笑声。

值得注意的是,“模糊”表达与“含糊其词”、“语无论次”不同,前者是表达的需要,是有意识地使用含义较灵活的词语,表达者的思路是清晰的,目的是明确的,语句本身也合乎语法逻辑。而后者的思路是混乱的,语义不清,逻辑混乱。

另外,模糊表达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明确表达的地方,使用模糊表达就会适得其反。如:领导安排工作老师辅导答疑工作人员搞咨询服务等,若采用“模糊”语言来表达,就显得敷衍了事,玩忽职守,甚至弄巧成拙。这样不仅丑化了自身形象,也会贻误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