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发制人,论辩中的突袭战术

先发制人,论辩中的突袭战术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这是我国古典兵法的名言。它体现出的军事谋略思想是在以充分了解敌情的基础上,抓住有利战机,发动突然袭击,在敌人无准备的状态下实施攻击,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情况下采取行动,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一举克敌制胜。舌战和兵战有相通之外。在论辩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先发制人”的突袭战术。“先发制人”,要在时间上抢在论敌之前,迅速集中论证力量于论敌命题的要害,抓住瞬间出现的战机,突然袭击,趁论敌未加防范时,使其失去平衡,一经交手,就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由于先于论敌而展开攻势,往往可以创造论战中的精神优势。“先下手为强”,占领制高点,迅速掌握论辩的主动权,进而取得全面的胜利。

例如,某市食品厂是上缴利润大户,因而被评为市先进企业。但消费者反映该厂产品质量有问题,市卫生防疫部门委派老王处理此事。老王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然后拜访了该厂的贾厂长。当老王把话挑明后,贾厂长矢口否认产品质量有问题,并张口闭口说他们为国家做贡献大,别人眼红,故意造谣。老王严肃地说:“的确,贵厂是提前完成了生产任务,利润也有显著增长。可是,请问,市物价检查团来了,您为什么急于将一篓炒焦的菜籽藏起来?因为那是准备碾成粉末,装进精美的包装里,充作咖啡去供应市场的!还有市卫生检查团来了,您为什么不让他们进烤房,因为那里正将数十斤发霉的肉松,经过烘烤,再送到门市部卖给群众吃的!您看,这是从市面上抽查的您厂产品的检验报告。难道这就是您为国家所做的贡献吗?不,这是坑害群众,危害社会!您身为厂长,是企业的法人代表,您知道该负什么责任吗!”贾厂长顿时挫了锐气,忙不迭地认错赔罪。老王的战术就是“先发制人”,在充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单刀直入,一鼓作气,直捣要害,攻势十分凌厉,犹如排炮齐发,使对方措手不及,没有任何喘息的余地,只能低头认错。

在论辩中有时遇到态度恶劣,故意胡搅蛮缠的论敌,也可以采用“先发制人”的战术,遏止其气焰。例如,被誉为“当代女包公”的中纪委常委刘丽英同志到某县查处一起案件,驱车返回时,突然被300多名闹事的群众拦住了汽车。在一些人的煽动下,靠一般讲理是无济于事的。于是,她来了个当头棒喝,“先发制人”。她用十分威严的口气说:“我是奉命来执行公务的,不是来发动群众的。村有村规,国有国法。法律不允许把调查的情况公开,你们的要求是无理的。你们辱骂国家的办案人员,拦截车辆,妨碍公务,也是法律不允许的。”接着,刘丽英同志义正词严地介绍了《民法》、《刑法》中有关妨碍公务罪等法律内容。刘丽英同志以法律为武器,“先发制人”,终于把闹事的人震慑住了。

再举一例,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结果被蒋扣押。东北军的一部分青年军官把本应针对蒋介石的仇恨发泄到东北军的高级将领身上,还错误地认为共产党没有把张学良救回来,对此也很有意见。他们在暗杀了几名东北军高级将领后,又杀气腾腾地闯进周恩来的住所。在这紧急关头,周恩来镇定自若,霍地站起来猛地一拍桌子说:“你们要干什么?你们这是要救张副司令吗?你们的行动恰恰是帮了蒋介石的忙!是蒋介石欢迎的!你们以为这样干就可以营救你们的张副司令回来吗?不!这恰恰是害了张副司令!因为你们的行动破坏了团结,分裂了东北军!你们在犯罪!”周恩来的一番严词煞住了这几个狂徒的威风。无理闯进来的几个青年军官流着泪,立即下来向周恩来认错请罪。

周恩来这里运用的也是“先发制人”的战术,先不容对方分说,一顿严词,首先在精神上占了上风。其次是厉,毫无畏惧,拍桌猛喝,句句铿锵,在气势上挫了对方锐气。还有是理,不仅词严,而且义正,以理服人,使对方不得不服。

从以上三例可见,在论辩中运用“先发制人”战术要注意以下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