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年岁”与“一百几十岁”的算法
2025年10月24日
“七成年岁”与“一百几十岁”的算法
据史载,某知府大人寻查灾情,听地方百姓报告当地灾荒的情况。从灾民叫苦声中,这位知府大人问:“今年小麦收成若干?”众人答:“仅三成(即十分之三)。”又问百姓:“稻谷收多少?”众人说:“二成(十分之二)。”再问:“棉花收成如何?”众说:“也是二成(十分之二)。”知府闻言,扳起指头一算,拍案大怒道:“尔等刁民真是顽劣,现已有七成年岁的收获,竟敢谎称灾荒之年!……”
面对如此混帐的知府大人,百姓中有一能言善辩者当场回敬道:“我听说有一个人自称自己活了一百好几十岁的高寿,可我们却从未听说这等怪事的……”知府道:“何以见得那高寿人之怪的?”善答者道:“那高寿者说,他自己已活了70岁,他大儿活了40岁,他二儿活了30岁,他三儿20岁,全加起来都算在他一人头上,共活了160岁啦!”众人一听,无不哄堂大笑!知府自知所言“七成年岁”的荒谬绝伦,羞惭得无地自容。这位善答的聪明人,也是采用了应答对话中的“将错治谬”之法,来回敬知府大人的怪论,从而取得了对话中智胜的效果。
“将错治谬”之所以能在对话中取得明显的效果和成功,首先在于对话者能抓准对方谈话中的语言错漏或荒唐、谬误之处,接着又能巧妙地运用类比推理式的设喻,设例,选用更大的错漏或荒谬之说,作为进攻武器,去迎击对方,使自己变被动防御为主动进攻。在选取更大错漏或荒唐的例子时,通常都带夸张色彩,使得进攻更具渲染力。在措词和语调情感上,须持“嘲弄”对方的态度,避开正面去说理批驳,或一本正经地解说,在嘻、笑、怒、讽中,把对方话里的错漏、谬误等揭露得淋漓尽致,让对方在接受这种“治谬”的语言中原形毕露。
当然,使用“将错治谬”的对话技巧,要看对象,不能乱用,特别运用类比例子时更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