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缜“密”严“紧” 不“疏”不“弛”

结构:缜“密”严“紧” 不“疏”不“弛”

结构乃指对演讲材料的组织构造,是演讲者依据主旨、意图对材料进行组合、编排的骨架。也就是“怎样讲”,从浓缩的角度看,即由几部分组成,先讲什么后讲什么,要安排得紧凑而不松散;每部分讲些什么,要构思得稠密而不稀疏。这实际上是个“建筑学”与“逻辑学”的问题。1939年6月,法国在希特勒威压之下,人心濒于崩溃,法国形势危急。18日,戴高乐将军在伦敦布什大厦B2播音室里向法国人民发表了“反法西斯广播演说”。他审时度势:“事情已经定局了吗?希望已经没有了吗?失败已经确定了吗?没有!”他说:“请你们相信我,我是根据对事实的充分了解说话的,我告诉你们,法国并没有完。使我们失败的那些因素总有一天会使我们转败为胜。”这一呼唤,使法国人民热血沸腾,激动不已。接着他举出法国在劣势中的优势。最后,他向法国人民发出号召:“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法兰西抵抗的火焰决不应该熄灭,也决不会熄灭。”从此,法国抵抗运动拉开了序幕……这篇演讲的结构就显得紧凑、严密,激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