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 板

压 板

“小于食案大于砧,畦面匀拖恐不任。材厚似难浮水动,体宽原不垫泥深。一行已见光如拭,再过都无迹可寻。世道迓(读yà)衡方汝用,一区毋为滞蹄涔。”这是《东鲁王氏农书·农器图谱》里一首诗,并这样释义:“平板,平摩种秧泥田器也。用滑面木板,长广相称,上置两耳系索,连轭驾牛,或人拖之。摩田须平,方可受种。即得放水浸渍匀停,秧出必齐。田家或仰坐凳代之,终非本器。”这里所指为南方水田平田农具,平板形制不同,尺寸不一。有“北国江南”之誉的曹妃甸,半个世纪以来是经营水田稻地,将其称之为压板。

20世纪50年代,国营农场建立之后,盐碱荒滩、草泊改造成水田。从早春开始,先是放水拉荒、水耙地,之后便在芽子丘做床面,开始育秧。压板就是做水床时的必备工具。其技术要求就是严格整地,把土地耙熟耙透的基础上,用压板反复刮平床面,再施底肥并播种。压板长1.2米,宽12厘米,木把长1米左右,需由两个人来共同推拉而动,两端是活动的类似折页功能的铁板,可以折叠起来,用完之后肩扛回家或用自行车驮回去。

大田水耙地作业所用的大号压板,因为是由履带拖拉机、手扶拖拉机或大牲口牵引,可以用整根檩条,也可能用大木板,一般长4米,宽15厘米,厚达3~5厘米,两端以铁链或粗绳维系。这样又长又重的木条或木板区别于秧田作床用的压板,被称作压杠。大田被压过之后,均匀平坦,不再凹凸不平,也不再有土坷垃或人畜的脚窝。过不了多少时日便可插秧了。

旧时农场还有一种用于水田平地功能的木器,称作拦耙子,为“丁” 字耙子,宽60厘米,高12厘米,木把长1.2米。由一人手持在秧田使用。此物在王祯《农书·农器图谱集》亦有记载,称田耥(读tǎng)。“田耥,均泥田器也。……田方耕耙,尚未匀熟,须用此器平着其上荡之,使水土相和,凹凸各平,则易为秧莳。”《农书·种植篇》云:“凡水田渥漉(读wò lù)精熟,然后踏粪入泥,荡平田面,乃可撒种。”当地的老人们介绍,拦耙子这种农具,既可用之平整泥田,又可用之摊晒谷物。秋后水稻收割上场时,就当谷耙来用,专门用它将稻谷聚堆或摊晒,可谓是一物两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