舢 板
2025年10月14日
舢 板
舢板,指“一种划行便捷的小船”(《辞海》),也叫三板,原意是用三块板制成。亦作舢舨,舢原指大山一般的船,即母船,舨本指在大船与大船之间或大船与码头之间穿梭往通的小船,即子船,因母子关系密不可分,遂合并为一词,表示“舢的舨”之意。《辞海》释义:“我国港湾和江河用桨、篙、橹等推进的木质小船。”在曹妃甸,俗称划子。

沿海地区居民,自然要靠海吃海。他们以海为田,以渔为业,从辽阔的滩涂和浩瀚的海洋中捕捞和收获丰富的鱼虾蟹贝藻,以求吃饱肚子,让生活过得更好些。过去,使用适宜于近海作业的平底帆船,船底宽平,头尾宽度也大,吃水较浅。20世纪50年代,从辽宁省引进一种被称之为“牛船”的新型渔船,类似南方的广船,吃水较深,航行时阻力小、速度快。还从盘锦二界沟引进架子网,这种网具虽然也属于定置作业,但投资比张网船少得多,且易操作,也不像过去那么累。这尖头牛船的动力是帆,倒网时需把帆降落下来,船工用力摇动尾部的大橹,才能使船身前进或者转弯,如果是风平浪静还算省力,若遇风浪就不那么容易了,于是,聪明的渔民就发明了舢板,从此划舢板倒网就比大船省力省事多了。
舢板的载重量大约一吨,船体有木制隔板,分割成数个船舱,用于装运货物,如果船只遭到破坏,也能阻止海水浸入。平时天气好,行船时把舢板带在船尾,有的一只,有的两只,船工就利用它接近架子网倒货。
舢板虽小,却为配合牛船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轻便快捷,调转自如,正应了那句“船小好调头”的俗语,至今仍在一些地方使用。图片拍摄于曹妃甸蚕沙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