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 袍
旗袍,对经历过中国大众服装“蓝黑灰”时代的60后、70后来说,总是觉得距离现实生活太遥远,他们只是在黑白电影中见到过旧时代的太太小姐们穿过。
旗袍早先是满族人的服饰,一般的八旗人家普通女子都穿这种长而直的袍子。但那时旗袍的形式与现在的旗袍还是有相当大的差异,直到清末时,旗袍都是体宽大、腰平直,衣长到足,并加有诸多刺绣镶滚。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随着清王朝的灭亡,旗袍在失去其特有的“身份”与专断之后,才普遍地在汉族女子中流行开来,但这时的旗袍不但袖口窄小,而且下部边缘也开始偏窄起来。到20年代末,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旗袍明显地缩短了长度,腰身也收紧,至此才形成较有中国特色的适体、简洁的改良旗袍,衣领紧扣,曲线鲜明,还有斜襟的韵律,凸显东方女性的魅力。自此之后,旗袍不停地翻新花样,时而高领,时而低领,有时还无领;袖子有时长过手腕,有时短至露肘。到40年代,旗袍已经去掉了袖子,其长度有时及地,有时则只到膝间,并省去了繁琐的镶饰;大腿两侧的开衩低时在膝部,高时则仅及胯下。
现代女性的旗袍就基本沿袭了这种格式,只不过用料格外考究和精美,而且与50年代前旗袍作为一种普通的家居服饰不同,新的女性是把旗袍作为有品位的标志,仅仅是在出席比较重要的交际场合时才穿用。近些年,旗袍的功能又有了发展,在一些大大小小的仪式、庆典与外交场合,甚至大饭店的服务员,或宾馆大厅、前台的迎宾小姐们,都穿上旗袍,在这些行业里,旗袍俨然成为“工作服”。
在60年代后期,全国大多数人盲目地相信那些漂亮的服装、配饰就等于资产阶级,就等于修正主义。“不爱红装爱武装”,在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年轻的女性纷纷响应号召,脱下红装,不施粉黛,洗尽铅华,穿起军装样式的蓝灰衣衫,以显示新风采、新形象,“爱红装”还是“爱武装”,早已不是穿什么衣裳的问题。正因如此,不知旗袍为何物,就不新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