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刀子

鱼刀子

鱼刀子,并非是用来剖鱼的刀子,而是指鱼形的刀子,故名,是清末民国时期一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普遍流行的一种铁制折叠小刀。南北方都有,农耕者、捕捞者、游牧者皆用,最主要的它小巧灵活易佩戴,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鱼刀子规格大小不一,大者有的二十几厘米,小的仅5厘米左右,多为铁制,亦有铜质手柄的,更为精致。其刀锋为锻打而成,极为锋利,为趁手的实用工具。其造型生动传神,那刀子开合的轴,分明像鱼的眼睛,刀柄尖也竟成了翘起的鱼尾,精巧玲珑,且十分风趣。

鱼刀子常为车把式的所用工具。车马行旅时什么情况都可能遇到,带此刀具以备不时之需,其前端有环可挂车上,方便随时拿取。半月形的刀刃折合在鱼腹形的刀柄之中,使用时向内切割便可一刀“封喉”,可剪断、切割一些绳索物什,在车马遇险的关键时刻,可果断割绳套、割皮条,解救牲口。单使那刀柄的尖尾,亦可用于解结挑线或作锥穿之用,一物多用。尤其当大车缰绳突然崩断之后,成熟的车把式全凭鱼刀尾尖的锥、挑、扎等手段,将断开的绳索连接起来,非手巧不能为,亦非一日之功也。

民国时期,偏僻村庄没有专业理发店,也少有走村串乡的“剃头挑子”。男孩们的剃头都是由村里擅长使用鱼刀子的人解决。乡间普通铁匠打制的鱼刀子如果不是很锋利,孩子们剃头则如上刑一般,即使到了腊月,也都得剃光头。

这小小的物件用途极广,小学生以其裁纸、削铅笔,下地的农人可以割麻绳,连老头儿、老太太平时在家不出门,有时也备一把鱼刀子,干什么呢?专门用它挖烟袋锅里的烟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