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夹袄
2025年10月14日
水夹袄
在冀东地区,民间将中式上衣统称为袄(方言,读nǎo)。通常一面一里两层、不絮棉花的为夹袄,长可及膝的称长夹袄,短到腰臀的称短夹袄;里面絮棉花或其他保温材料的为棉袄;以鞣制的动物皮制作地称之为皮袄。水夹袄就是沿海渔民在海上作业时穿用的一种特制上衣。

曹妃甸柳赞、蚕沙口、大庄河等渔村,渔民们常年在风里浪里奔波,驾船设网,捕鱼捞虾,一般是每年春季雨水节气推船下海,冬季小雪后拉船上岸。海上作业时,身上衣服常被海浪打湿,为此,渔家妇女便发明缝制了特殊的水夹袄,供下海的男人们穿用。这种袄一般为一层夹里,或多层夹里缝制,身长达膝盖以上,也有稍短一些的至臀部。基本形制为立领、对襟、开衩摆。前襟缀5颗疙瘩扣,长的也有缀7颗的,多在左右襟下部缝制两个口袋,以便盛装随身之物,也有的不缝制口袋,是为了劳作时少一些绊挂。
水夹袄所用布料多为质地较厚的棉布,一般为家庭自纺自织的衣料,颜色多为蓝黑二色。这种衣服是劳动时穿用,既要合体、利索,干活方便,又要结实、禁磨、耐穿,渔妇们在制作时,常常用一行行密密麻麻的针脚把夹袄连里带面像纳鞋底那样纳起来,十分挺阔、板实。这种服装天寒时节穿在身上保暖、抗风,暑热季节穿用,避免阳光曝晒,还透气。
出海打鱼作业十分艰辛,同时具有很多不确定因素,会应对很多风险。水夹袄大多是由母亲为儿子、妻子为丈夫亲手缝制,她们会真心将祈求、祝福和希望蕴藏在一针一线里。手巧的小媳妇也会倾心缝上那份美好的爱情,她们习惯用鲜明醒目的线在夹袄上缘纳上各种的吉祥图案,如蝙蝠、净瓶、宝葫芦、避水珠等,祈盼福佑下海的男人们在风浪里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