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子·篦子

梳子·篦子

现代京剧《红灯记》第二场“接受任务”中的接头暗号:“我是卖木梳的。”“有桃木的吗?”“有!要现钱。”“好,你等着……”60后们是听着样板戏长大的,从那时就记住了小小的木梳。

梳子,整理头发、胡须的用具,有齿,用竹、木及金属、塑料等制成。在华夏上古文明时代,由轩辕黄帝的王妃——方雷氏启发于鱼骨而发明创造,最初得名因用木头所制,也称为木梳。故《汉书》载:“方雷氏,黄帝妃,生玄器,是为青阳。”篦子是以竹子制成的梳头用具,中间有梁,有的还饰以彩色花雕,两侧有密齿,与梳子配套使用,篦齿更密,主要功能是刮头皮屑和藏在头发里的虱子和虮子(虱子的卵)。

梳篦,是梳子与篦子的合称,又称栉。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有云:“栉,梳篦之总名也。”齿疏者称梳,齿密者称篦,梳理头发用梳,清除发垢用篦,以骨、木、竹、角、象牙等制作。古人兴蓄长发,梳篦是每日梳理头发的必备之物,从已出土和一些民间传世的梳篦看,各个朝代的器形各有不同,汉代的呈较长的马蹄形,纹饰以云水纹为主,间有鸟兽等;唐代的马蹄形,下部略宽;宋代的为月牙形,明清时期花样繁多,不胜枚举。自魏晋时起,在妇女头上流行插梳之风,至唐更盛,并常用金、银、玉等高贵材料制成,可见于唐代绘画《捣练图》《执扇仕女图》等。

如今,梳子依旧有所发展,在我国南方产梳之地创造出诸多名牌产品,既是实用品,也是工艺品,而篦子却很少见。但留心观察会发现,现在的洗发水广告总是把宣传重点放在消灭头皮屑上,莫不是受了篦子的启示?只可惜,我们离那个时代已经很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