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盘耙
2025年10月14日
圆盘耙
笔者从小生活在柏各庄农垦区,属于“垦二代”,父亲是农场第一批拖拉机手。我认识的最早的农业机械,就是东方红拖拉机及附属的各种设备,圆盘耙也在其列。它由拖拉机悬挂牵引,是模样类似圆形锅盖的钢片,一组一组旋转着行进,切碎地表的大块土块,不愧是沿海地区土壤耕作的“重器”。

圆盘耙,是以固定在一根水平轴上的多个凹面圆盘组成的耙组作为工作部件的耕作机具,主要用于犁耕之后松碎土壤,达到播前整地的农艺要求,也用来除草或在收获后的茬地上进行浅耕和灭茬,重型圆盘耙还可用于耕地作业。19世纪70年代,各国开始制造和使用圆盘耙,中国圆盘耙的生产和使用,是于20世纪50年代初从推广畜力圆盘耙开始发展起来的,60年代曾制造出多种机力圆盘耙产品,70年代研制出拖拉机配套的圆盘耙系列,有牵引式、悬挂和半悬挂式十几种机型。
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1] 介绍:圆盘耙以成组的凹面圆盘为工作部件,耙片刃口平面同地面垂直并与机组前进方向有一可调节的偏角。作业时,在拖拉机的牵引力和土壤反力作用下耙片滚动前进,刃口切入土中,切断草根和作物残茬,并使土垡沿耙片凹面上升一定高度后翻转下落。
曹妃甸地区是以种植水稻为主,水田属于黏重土壤,使用圆盘耙耙地,入土性能好,切碎土块、残茬和草根能力极强,与大功率的拖拉机配套使用,显得威力无比,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大田作业之中。
【注释】
[1]中国大百科全书委员会《农业》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