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 袄
2025年10月14日
皮 袄
棉袄,顾名思义,是一种在冬季穿用的、具有很强保暖作用的上衣。中式棉袄身长及臀部,立领,对襟,连袖,前襟缀疙瘩扣5颗或7颗。下摆两侧开小短衩,也有的不开衩,腰间左右各留一暗插口袋,或不留口袋。所用面料一般采用棉布、人造化纤、绸缎等,女装花色丰富,填料用棉花、丝绵等。这种衣服缝制简单易做,穿着方便利索,保暖性强,适合年龄范围跨度很大,男女老少穿用皆宜,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一直是北方地区的大众冬季服装。

北方冬季长,气温低,御寒是头等大事。有人便在中式棉袄的基础上,又制作出一种皮袄,外观样式与普通棉袄无异,只是更加保暖,也很便于外出劳作。皮袄是用兽皮做夹里的,多用羊皮、狗皮等缝制,做工较为精细。皮袄的制式与普通棉袄一样,大小合体,外面一般多用家织的粗布,结实耐磨,颜色多为黑色。这种抗风御寒的皮里子棉袄穿在身上,即使三九天在野外干活也不怕。一般多见中老年男人穿用。
追溯皮袄的历史,可一直上溯到远古时期的原始部落,人类最早就是以兽皮遮体御寒。对以渔猎生产为主的原始人来说,野兽是其衣食之源,靠衣皮食肉来维持生活。一些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也一直沿袭古代游猎民族的生活习俗,保存着系统而独特的兽皮鞣制方法,以及各种皮衣的缝制技艺。在冀东沿海地区,先人一直传承着狩猎习俗,捕获的野狼、野兔、狐狸、獾、黄鼠狼等,都能剥下上好的皮毛,既能出售补贴家用,又能自用制衣或缝制皮褥子。旧时农村的皮袄应属高档的服装,在人们心目中,只有富裕人家才有条件穿上皮棉袄过冬。对下层劳动者来说,皮袄无疑是件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