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锛

斧·锛

斧,又称为斧头、斧子,是一种金属砍削工具。在农耕文明时代,斧主要用于伐木、劈柴和修整农具。故《释名》说,斧是甫,开始之义。凡将制作器物,始以斧伐木,然后才制作。

斧之溯源甚早,原始人类已知拾利石为劈器。那时人们用磨制粗糙的石斧,砍斫(读zhuó)器物,捕猎禽兽,是不可缺少的劳动工具之一。古汉字中“斤”就是砍木头的“斧”字,所以后来从斤字旁的汉字多有斩截、折取的意思。斧是由一根木棍把手接着一块梯形刀片所构成,它是利用杠杆原理和冲量等于动量的改变量原理来运作的。其构成分为两个部分:斧头和斧柄。斧头为金属所制(一般为坚硬的金属,如钢铁),斧柄一般为木质(也有金属的)。刀口形状一般为弧形,有时也为直线形。

农业的刀耕火种阶段,斧是砍伐树木、垦荒种田的主要工具,因而应被列入农具范畴。进入金属时代,铜质或铁质的斧头与柄的结合形式也发生根本变化,但此时斧已不是农具,而成为加工木质器物的工具,并一直延传到今天。

斧分两种,一种是双开刃,就像菜刀一样,不锋利时可以两面磨,名为劈斧,顾名思义,多用于将木头劈开。一种是单面开刃的,斧刃形同凿刃,单面开锋,这样的造型好处就是斧刃强壮,利于劈砍;由于是偏锋的,砍木头的时候不打滑;斧背为方形,可以当锤子用。由于这样的斧子只能从一个方向砍,人们总结出一句歇后语“木匠的斧子——一面砍”。在木匠手里,一件应手的斧子,用来削尖木桩,削切立方形的东西,或简单粗略地清理木头表面,然后再用刨子。木匠师傅会把自己有利刃的工具保管得很妥帖,磨斧刃是用一种平滑的磨刀石。

斧还是古兵器之一,历史上有著名的程咬金“三板斧”故事,还有黑旋风李逵“使两把板斧”的佳话。最早的铜斧见于商代,雕刻嵌镂精美,不仅用于武事,还作为仪仗之用。

还有一种形状似斧的木工用具称锛子。在原始农业时代各文化遗址中,曾经定名了许多称为“锛”的农具,但先秦文献中却没有这个字,后代史书里多解“锛”为加工木材的一种工具,如《集韵》说是平木器。《辞海》释:锛,“削平木料的平头斧。”《现代汉语词典》也说是,削平木头的工具,柄与刃具相垂直,呈丁字形,刃具扁而宽,使用时向下向里用力。古名称斤、也称斨(读qiāng)、釿(读jīn),最早为砍伐林木的农具,进入耜耕阶段后成为加工木器的工具,直到今天。

锛是新石器时代常见的石质工具,用金属制作后即不再作农具使用,据说,锛的结构形式,对锄的发明创造有直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