蝇 甩
拂尘、拂子、麈(读zhǔ)尾、甩子、掸尘、蝇甩、蝇扫子等,是同一器物不同用途的称呼,乃将马尾、牛尾等兽毛、丝麻等扎成一束,再加一长柄,通身柔软无骨,飘逸若风,是用于拂除蚊蝇和尘埃的器具。
用于佛、道者,谓之拂子,如有得道者,其师授予拂子,以为法门之规。禅宗以拂子作为庄严之具,住持手执拂子上堂为大众说法,即所谓秉拂,因此,拂尘是说法的表征。常见菩萨或长者手持拂尘的记载。道家的代表人物中,无论是鹤发童颜的太上老君、还是民间敬若神明的八仙之一吕洞宾,每一出场便是右手持一柄拂尘放置左臂之上的仙风道骨的老者形象。拂尘是道派的一种有名的法器。拂尘在道门中就有拂去尘世间一切烦恼、拂去尘缘超凡脱俗之意,也是道门中人外出云游时的随身携带之物。


用于掸去尘土,谓之掸尘。据《清会典图》记载:“拂尘,朱氂(读máo)为之,长二尺,结于木柄,柄长二尺一寸二分,围一寸五分七厘,通髤(读xiū)以金,上饰镂金龙首二寸五分,衔小金环以缀拂,下饰镂金龙尾三寸三分,末属金环,垂朱缕。”《红楼梦》中也有过描写:“又有执事太监捧着香巾、绣帕、漱盂、拂尘等物。”唐代白居易还曾留下“老翁持麈尾,坐拂半张床”,“斋宫前日满三旬,酒榼(读kē)今朝一拂尘” 等诗句。平民百姓用的拂尘未必这样讲究,用马尾、布条连以木柄即可。
用于驱赶蚊蝇,谓之蝇甩。在旧时的普通农家,大都有一两只蝇甩,其主要用途,是赶大车时为牲畜驱赶苍蝇、蠓虫。每年麦收之后,牛马等大牲口驾车行驶时,身上常常招引许多蚊蝇蠓虫叮咬,不会说话的牲畜驱赶群聚害虫的唯一办法,就是边走边甩动尾巴,若是拉长套的牲口甩尾还无妨,驾辕的牲口一旦甩动尾巴,自然会甩到靠近的车把式身上。坐在车辕上的车把式手持一只蝇甩,轻轻挥动,既可驱赶牲口背臀等处的蠓虫苍蝇,又可当随手的鞭子来使用,自家的牲口自然懂得主人的“语言”。蝇甩在手,稍微用力一甩,马上会传出马尾划破空气的“啾啾”的响声。居室之内,也常常准备一只蝇甩,用以驱打室内蚊蝇。飞行的蚊子、苍蝇是经不住马尾抽打的,随手一挥,散开的马尾,只要触及蚊蝇,非死即残,再无力为害。那时的农家,窗户上既没有安装纱窗,也没杀虫药剂可以喷洒,小小的蝇甩自然成为居家的好帮手。
前图中的蝇甩是老家之物,为曾祖父李殿玉生前编织而成,时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那时还没有加入高级合作社,家中饲养着一匹青马,平时照料十分精心,马鬃、马尾每年都要定期休整,积攒下一些马尾毛,手艺巧妙的曾祖父便编成两只蝇甩。长杆的一只是平时家里使用的,短杆的一只便当马鞭了,如今已成为家中“文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