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的家族相似性探究
2025年08月10日
第一章 课例研究的家族相似性探究
最近的十年间,由于经合组织实施的PISA和TIMSS跨国大样本测验所带来的风暴效应,因而许多国家开始关注课例研究,并且逐步开始引入、尝试、区域推进课例研究的做法和流程。其中不乏美国、英国、挪威等欧美国家,还出现了诸如马来西亚、南非、哈萨克斯坦等亚非发展中国家,这在2019年世界课例研究大会的国际研究分享中得到了明显的印证,本届大会论文报告数排名前6位的国家分别是日本、瑞典、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以及中国。
上述描述似乎给人留下一种热火朝天的局面,课例研究已经呈星火燎原之势。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很可能就像Stigler在15年前所指出的那样,“很多美国教师听说课例研究就是教师聚集在一起合作,于是就赶快跑去‘做’课例研究,但是他们甚至都没搞清楚那些日本教师在聚会中讨论的内容到底是什么”。今天,国内学界也将课例研究视为舶来品,视为又一个时髦代表着先进理念的某种研究。只要是它够新,经常被权威人物口中提及就可以了,马上实行拿来主义,直接将案例改为课例,就宣称已经开展此项研究了。
对于课例研究现状的探讨,我们希望的是打破这种机械套用的逻辑认知。那么,如何打破呢?我们认为,仅仅探问课例研究的国际比较和概念分析是不够的。为什么我们的校本教研在国际教育界得到高度评价的同时,却被国内很多学者和教师大力批评呢?为什么这些批评者在批判教研(组)的同时却在极力宣扬课例研究?这些批评表述背后的前提是教研与课例研究存在着一种既定的二元对立关系。对我而言,这个二元关系是真实的,但是也仅仅是针对特定的情境而言,例如我们现在所置身的情境。如果将教研放置在更长的时段中去考量,那么是不是有新的发现的可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