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入各式理论解释中的课例研究
陈向明等(2013)指出:尽管中国已经实行了一个多世纪的课例研究,但对其进行了很少的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以了解它为什么和如何促进专业学习和课堂变革。这段话很重要,有几点需要特别指出:第一,陈向明是从文化理论角度认定课例研究在中国的发展时间,至于具体时间是70年还是100年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而是其理论的依据。因此,理论的解释来源可能不仅仅局限在教育理论中,还应该涵盖其他学科的理论术语。第二,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居然只有很少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某种意义上这是“不科学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态?第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时,作者提了两个问题:为什么和如何,还有其他的问题需要回答吗?例如,教师在课例研究中到底收获了什么,这些收获与理论的假设是否密切相关?抑或超越了现有的理论的解释和分析呢?会不会是理论创新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