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重组与重新申报开始
2016年意味着“十三五”的起始,从区级课程管理规定角度看,所有课程都要重新申报。恰好我们合作者有两位出于各种原因不再参与本课程,这门课程领衔者的改变,事实上不仅是因为接任者承担了市示范园的保教主任以及青年教师带教导师的身份,更是因为在课程实施中作为“科探”领域专业研究者的支持身份所表现出的教学领导力。这门课程中一位设计者的改变,也是因为其在课程实施中“即兴”成了课程的“学术秘书”,主动承担了课程实录与微信公众号的撰写与编辑工作。两位课程的接任者在不同程度上支撑了课程的实施,沈老师的特长有助于课程更好规划和指导实际的集体教学,而兰老师“课程秘书”的经历能够帮助课程实施过程的资料系统总结与有效反思。他们在实际教学指导中都展现了关键人物的责任与工作,鲜明体现了“分布式”关键人物的价值。
在课例研究的视野中,承认关键人物的分布式呈现,就是认识到没有哪个个体必须拥有执行课程培训任务所有的必要知识和技能,所以完成培训任务,也许必须有两个或更多的个体的参与。例如,除第一期以外绝大多数学员是彼此陌生的,在有限时间内如何快速熟悉乃至构建共同体氛围就成为至关重要的工作,团队某位成员临时承担了心理热身小游戏的设计与实施工作。承认关键人物的分布式安排,意味着完成某一特定培训工作中就需要密切与他人的互动,不仅是团队成员,更是受训成员。例如,分享知识与相互研讨中所生成的共享式知识,为课程的改进提供了帮助。又如,每一期学员所发表的论文都被用来启发和引导新学员的实践与观念的更新,也为课程团队成员进行课程评价分析提供了实证数据。有限多元的关键人物,可能这就是事实吧。
依托三位团队培训者各自的研究特长,既关注实践的智慧,更重视实践和理论的契合,注重研训课程中的双向互动,关注教师在课堂观察中的实际问题与困惑,并在及时跟进的课堂讨论中尝试共同探寻解决方案,形成团队合力,最终共同完成研训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