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本章结语

六、本章结语

回顾整个区级课例研修课程的实践历程,我们深感幼儿行为观察与解读是优化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形式,这种研究方式适用于不同学校和不同教师,而且多数学校和教师都能够在这种以“儿童的视角”为基础的教学研究和改进中受益。只要坚持若干“精神气质”:“对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既关注课堂上的教,更关注课堂上的学”,“在研究课的过程中自主研发观察工具,收集数据”,“呈现和讨论来自研究活动的数据,从中揭示出对优化教学的启示”,那么基于幼儿行为观察的集体教学优化的课例研究一定能成为教师、幼儿、研究人员共同成长的幸福过程。

【注释】

[1]本章是对作者已发表在《上海教育科研》(2020年10月)的《中式课例研究视角下教师培训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以区域〈基于幼儿观察的集体教学活动改进〉课程为例》文章进行扩充和改编而成,且已征得编辑部的同意。另外课程合作者上海市浦东新区冰厂田幼儿园沈祎冰和兰璇老师也参与本章的研讨,并提供了文字参考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2]曹夕多,周钧,陈倩娜.国际教师教育研究的特征与趋势\[J\].中国教师,2015(02).

[3]靳伟.理论向实践的转化是教师教育的关键——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约翰拉夫兰教授专访\[J\].中国教师,2015(1).

[4]Zongyi DENG(2013),The“Why”and“What”of Curriculum Inquiry:Schwab's The Practical Revisited,Education Journal,Vol.41.

[5]JOSEPH J.SCHWAB(2013),The practical:a language for curriculum,J.CURRICULUM STUDIES,Vol.45.

[6]F.MICHAEL CONNELLY(2013),Joseph Schwab,curriculum,curriculum studies andeducational reform,J.CURRICULUM STUDIES,Vol.45.

[7]Zongyi DENG(2013),The“Why”and“What”of Curriculum Inquiry:Schwab's The Practical Revisited,Education Journal,,Vol.41.

[8]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J\].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9]卢敏玲,等.课堂学习研究——如何照顾学生个别差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73.

[10]兰璇.课堂观察的范式转变:从“三无”到“三有”\[J\].当代教育家·浦东教育,2019(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