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用而学”教学观的概述
2025年11月27日
第一章 “因用而学”教学观的概述
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数学教育需要顺应新的教育需求,重新强调学科的价值,关注“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也就是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面对“双减”的现实背景,我们教师需要不断思考学校教育的内涵和创新路径。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想问题和做事情的关键时期。为了适应社会的进步,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应培养学生两方面的能力:当面临待解决的问题时,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当接受新知识时,主动探索这一知识的应用价值。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站在深度学习的视角上去看待学习问题,着力去思考:什么样的学习内容更有价值——“让学生学什么”;什么样的学习目标更有意义——“学生应学会什么”;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习目标的实现——“怎么学”;什么样的方式能更好地检验学习效果——“怎么评”。[1]从这四个维度去观察和思考当下的教学,不难发现只关注识记、复述知识的浅层学习大量存在着,学生学习片面化、浅表化、碎片化等问题突出。
针对这样的现象和问题,本章首先分析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非深度学习问题,从核心素养发展的视角,从数学学习的价值取向,论述构建“因用而学”的教学观的必要性。其次,厘清“用”“学”关系,提倡“用”为先。“用”是目的,也是过程与结果。再次,阐述“因用而学”教学观在数学学科的具体表现,分析“因用而学”的过程,探索“因用而学”教学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