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r2塑整体思想
【学习内容】
圆的面积
【适用年级】
六年级
【驱动问题】
在方圆组合图形中,如何通过正方形的面积求得圆的面积?
【课前思考】
(一)“用”的需求悄然而生:破r的思维定式,立r2的整体意识
学生对于圆面积的求解,一直停留在“先获得半径r的数据,再通过面积公式S=πr2进行求解”,往往意识不到求得半径r的目的是求得r2,再通过r2求得圆的面积。这种只关注局部而不关注整体的思维方式就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能够将r2看成一个整体,反而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快速准确地解决有关圆面积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小学阶段,学生能够经常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比如解稍复杂的方程,可以把ax或者(x±a)看成一个整体来思考,这有利于学生掌握解稍复杂方程的方法。因此,从“为用而学”的视角出发,我们要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在解决某些问题时能够敏锐地意识到,可以有目的地将某些部分看成一个整体,以达到快捷、有效地解决问题的 目的。
(二)“用”的能力自然提升:强数形的关联,构r2的图像思维
在提升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时,图像思维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可以运用图像,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抽象问题直观化。r2在面积计算公式中是一个代数式,而在空间中是一个正方形的面积,这是一个数与形完美结合的学习点。因此,学习的路径有两条,一条是通过观察方圆结合的图形,从图形中找出r2,知道圆中以圆的半径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r2;另一条则是通过r2联想图形会是怎样的。一正一反两条路径,强化了图形与r2的关联,促进学生形成见数即见形,见形即见数的图像思维。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方圆组合图形的探索,掌握将r2看成整体求解圆面积的方法。
2.在对问题的探索中,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同时通过比较多种解题方法,感悟不同方法的本质是相同的这一道理。
【课堂实录】
(一)关联已知,引向新问题
(出示课题:方圆之说)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
生1:外方内圆,外圆内方。
生2:圆与正方形的关系。
师:是呀,我们已知圆的半径,可以计算出这圆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课件演示)

师:如果现在不告诉你们圆的半径,而是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20 cm2,你们能求出圆的面积吗?
(二)方法联想,提出解决方案
1.交流想法,形成初步方向
师:同学们可以先独立思考,想一想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1:可以先求正方形的边长,边长就是圆的直径,再求出圆的半径,根据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生2:可是正方形的面积是20 cm2,我们不知道哪个数的平方是20,求不出正方形的边长,也就求不出圆的半径。
师:要求得圆的面积,一定要知道圆的半径吗?让我们来试着算算这道题,看看有几种方法。请拿出学习单,完成在第一题的方框里。
2.独立尝试,展示思考方法
师: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想法?
方法1:如果把正方形的边长看作2r,那么正方形的面积就是2r×2r=4r2,r2=20÷4,圆的面积S=πr2=5×3.14=15.7(cm2)
方法2:因为圆的面积:正方形面积=π:4。所以圆的面积S=20÷4×π=15.7(cm2)。
师:听明白他介绍的了吗?圆的面积:正方形面积=π:4是怎么来的?
生:圆的面积是πr2,正方形面积是4r2,约分后就是π:4。
方法3:如果把正方形的边长看作2r,那么正方形的面积就是4r2,圆的面积是πr2。那么圆的面积就是正方形面积的78.5%。20×78.5%=15.7(cm2)。
师:这里的78.5%是怎么来的?
生:78.5%就是π:4的比值。
3.比对方法,揭示方法本质
师:刚才你们可真棒,用了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让我们来观察比较一下,在运用这3种方法求圆的面积时,我们分别先求出了什么。
生1:方法1先求出了r2,然后求出圆的面积。
生2:方法2和方法3都是先得出圆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的关系,然后求出圆的面积。
师:在我们最初的想法里,先求出半径就是为了得到什么呢?方法2和方法3中,为了得出圆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的关系,我们又借助了什么呢?请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与你的小组成员交流一下。
生:在以前的方法中,求出r是为了得到r2,进而求出圆的面积。而在方法2和方法3中,我们借助了r2来表示两种图形的面积。
师:是呀,看来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借助了圆半径的平方,也就是r2,来帮助我们解决有关圆面积的问题。
(三)变式探索,形成矛盾转化
1.由r2联想到不同的图形
师:让我们继续来探究r2。请大家看,这个圆的半径是r,如果要用r2表示一块阴影部分的面积,你觉得这块阴影部分应该是怎么样的呢?想一想,也可以和同桌说一说。(课件演示)

师:原来大家可以根据r2想象到这么多不同的阴影部分。大家还想继续挑战吗?你能画出4r2,
吗?请你画一画,用阴影部分表示。(学生上台展示作品,自主介绍想法)
师:基于r2,我们展开了大胆的想象,一个圆的r2可以表示这么多不同的图形,r2的用处可真大啊!
2.用r2表示不同的图形
师:那么如果圆的半径是r,下面这些阴影部分的面积又该怎样表示呢?

(四)实际问题,实现矛盾转化
师:接下来我们用r2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图形面积问题。
师:生活中方圆结合的物品有很多,老师找到了这三样(略),抽象出了这些图形(略)。你能先找到r2,再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吗?
师(小结):看来我们可以通过找到r2来解决与圆有关的问题了。你们看,r2多重要啊。
(五)拓展应用,提升整体思维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将r2看成一个整体,能够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那么你能用这一思想解决下面这两个问题吗?
问题1:
问题2:![]()
【案例点评】
(一)引发认知冲突,从实际问题引出r2的需求
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πr2,学生很容易产生定势思维,即要求圆的面积,先要求得半径r,这是从一维角度出发的。而在外方内圆的图形中,如果正方形的面积是20 cm2,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是无法求得圆的半径的长度的。由此,认知冲突产生,原有经验无法解决新的问题,该怎么办?以新的单位面积r2来解决,为学生提供了持续探索的动力。
(二)加强表象建立,丰富r2的映像促学以致用
面积单位r2以多种形式出现在组合图形中,这就需要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加强对r2的敏感性。在本节课的学习活动中,画一画r2、4r2、
以及用带有r2的式子表示图形面积两种形式,从顺、逆两个方向帮助学生丰富了r2的映像,从而为学生解决各种变式问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围绕问题解决,提升解决问题的整体思想
本节课希望传达的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就是从整体的角度进行思考。从以r2作为一个整体衍生到将上、下底之和作为一个整体,或者将“3□+○”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问题解决,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感悟不仅在与圆面积有关的问题中可以采用整体思维方式,该方式还广泛地适用于许多其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