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亲历层面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亲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设想、搜索资料、分析问题、获得结论、表达思想、交流成果等一系列过程,从而形成主动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这种亲历性学习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亲历层面的评价,也就是评价学生在亲身经历相关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身心投入。
1.描述性自评和他评
“因用而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有关注每一个环节中学生的发展,才能实现评价的真实性和全面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展开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促使学生学会反思,取长补短。
例如,“平面图形面积的探究”一课的评价环节中,教师设置了以下描述性的评价场景:
师:请你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利用所学知识推导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你如何评价本组的探究?
生1:我们根据研究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尝试了将平行四边形放在格子图里,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之后在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中,我们都利用了格子图。我们发现格子图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我们组的工具选得非常好,格子图可以说是一个万能工具。
生2:我们组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然后拼成长方形来研究。之后的图形,我们都尝试了这种剪拼的方式。虽然麻烦了一点,但是我们组最大的亮点就是运用了不一样的方法。我们发现解决问题不一定只有一种方法。
生3:我们组也是用剪拼的方法得出了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们发现可以将新的问题转化成旧的问题来解决。不过和B组相比,我觉得我们组在方法多样化的探索上还不够,要向B组学习。
通过上例不难发现,学生在回顾学习过程时,因为有着诸多的亲历经验,所以有深刻的体验,而且能非常真实地在与同伴的对比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这丰富了学生活动的经验,体现了“用”与“学”的有效融合。
2.历程量化评价
语言的阐述是一种评价的方式,但由于受到时间和班级总人数的限制,教师无法在课堂上对每一名学生进行评价。因此,教师可以尝试采用量化的方式进行评价,根据学习过程中的基本要点设计评价指标,然后由学生针对指标进行自我评价或同伴评价。这种方式实效性强,所得数据也为教师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整改提供了一手资料。表5-2-1是“怎样设计一份合理的营养午餐”[5]量化评价表。
表5-2-1 “怎样设计一份合理的营养午餐”量化评价表

这样的量化评价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改变了以往评价的随意性、盲目性,能让学生在评价时有条目可循。在条目比对中,学生也能更为细致地对应自己的学习表现。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经历这样的评价,学生的探究意识更加明确,“用学”的体验更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