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脚手架”,让运用能力评价有迹可循
2025年11月27日
一、搭建“脚手架”,让运用能力评价有迹可循
学习中,面对难以破壁的现象,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脚手架”,为他们的思考开辟一条捷径,比如思维工具表、问题解决流程图、探究性对话、核心知识评价量规等。这些“脚手架”使得经验更丰富的教师帮助学生跨越了最近发展区,充分发挥潜在水平。
例如,“自行车的哪些设计与速度有关”一课中,为了帮助学生梳理出该问题的解决路径,教师利用思维工具表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建立创造性的联系,同时也使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的困难和盲点充分暴露。
“我们的猜想”是个体思考所得,在于评价每一个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既有量的体现,又有质的对比,想到的越多,学生思维的敏感性就越强;“三个最优猜想”是小组交流所得,学生需要在认可他人观点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思考和创意;“我们的结论”则是全班学生共议后所得,这一步是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后的提炼和归纳。通过这样三个环节,学生经历了“猜想—思考—结论”的过程,而利用思维工具表既能评价每一个学生在该问题中的思维发展水平,又能评价学生对策略提炼的能力,实现了评价有迹可寻。

图5-3-1 “自行车哪些设计与速度有关”思维工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