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创造力的因素
在不断探索和开发创造力的过程中,一直围绕“新”去突破、改变,拒绝一切约束,千方百计摆脱一切束缚。约束常常被视为是消极的,但若没有约束,人类就不需要创新。要理性地对待约束,承认约束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要区分多种约束。
在实施创造力的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类型的约束条件,将约束条件分为外部限制和内在约束:外部限制主要通过环境影响分析,内在约束通过个体特征和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分析。
(一)外部限制
1.规则化的生活环境不利于增进创造力
亚历克斯·奥斯本(AlexFaickneyOsborn)发现,出生在农村的人比出生在城市的人有更大的机会成为出众的创造者。研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城市生活远比农村生活有规则,在各种规则制约的环境中,遇到的种种限制和影响不利于人的创造力的发展。
2.处于非常规化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增进创造力
不少研究者发现,富有创造性的科学家往往来自不幸的家庭,有些人的童年甚至很悲惨,或父母之间缺乏和谐,或本人缺乏父母的亲近,或父母中有一人早亡。研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那些遭遇不幸的儿童或家庭中排行较前的人,面临更多的需要独立解决的问题,有更多机会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和独立性,从而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
(二)内在约束
1.个性因素
(1)动机,即内在推动力。有高度创造力的人,创造性动机主要表现为在好奇心和愿望驱使下,自我推动去解决这些问题,并能从解决问题中获得征服感和满足感。
(2)持续性。一位学者在跟踪研究中比较了最成功的150人和最不成功的150人,发现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集中在四种品质上:取得最后成果的坚持力、为实现目标不断积累成果的能力、自信心、克服自卑的能力。
(3)知识的积累。知识储备的多少也是制约创造力的重要部分。
2.群体组织因素
在群体思维碰撞过程中,存在社会促进现象。在群体讨论中,经常使用“头脑风暴法”,重点关注在群体评价方面,他人对创造性活动结果所持的态度。如果对创造性活动结果持批评态度的话,哪怕是建设性的批评,对任何年龄的人的创造性都会产生极大的阻碍作用,从而导致创造力下降;相反,对他人创造性活动持鼓励或积极的态度,群体成员更有自信力,有利于群体创造性思维的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