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维流程

·理解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含义及关系。
·掌握同理心、需求的含义。
·掌握同理心访谈法。
·学会运用同理心访谈法建立同理心。
·掌握把从访谈中获得的信息转换成同理心图来发现灵感的方法。
·理解如何将同理心转化为推动创新流程的灵感。
·学会撰写机会陈述并能正确提出“我们该怎样”的问题。
·掌握头脑风暴法。
·学会使用头脑风暴法筛选想法,同时保持其创新潜力。
·理解原型和快速实验的概念,会利用相关工具将其付诸实践。
【关键词】
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同理心/共情、需求发现、访谈法、同理心图、机会陈述、头脑风暴法、快速实验、用户反馈。

Embrace是一家社会企业,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每年出生的数百万脆弱婴儿生产低成本婴儿加热器。10年前,陈姿谕(JaneChen)刚从斯坦福大学MBA毕业,和一群热血伙伴搬到人生地不熟的印度创业;10年后,她的名字与“福布斯30岁以下杰出人士”“经济学人创新大奖得主”“施瓦布年度全球社会企业家”等名号连在一起,也曾走进白宫,担任奥巴马总统的座上宾。
2007年,在斯坦福大学一堂“为极端需求设计”(DesignforExtremeAffordability)的课堂中,Embrace保温睡袋的概念诞生了。教授布置了作业,要学生们设计出一个成本只需要传统成本1%的婴儿保温箱。
陈姿谕与团队在走访印度和尼泊尔的偏远乡村做了调查后发现,成本其实并非问题的核心,“在这些村落,电力不稳才是更难解的问题”。团队在当地看到许多外界捐赠的保温箱躺在医院的角落里无人问津,只因为缺乏电力,或没人知道该如何使用,“即使保温箱是免费的,但因为这些系统上的问题,还是无法给当地人带来助益”。
他们拜访村落的妇女们,又发现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从偏远乡村跋涉到城市里的医院,需要花上好几个小时。有一位母亲生了一个早产两个月的孩子,却因为无法及时将他送进大医院的保温箱里,这个小生命因此流逝。类似的故事在无数个家庭中反复发生,这让团队的焦点先从成本转移到电力,再从大医院转移到偏远的乡村。最终,他们开发出可携带、容易操作、又完全不需要电力的保温睡袋。
Embrace作为全球“设计思考”的经典案例,陈姿谕谈起这个概念相当务实:“设计思维的本质就是以使用者为核心(Know YourCustomers),以及持续制作原型(Prototyping)。”她表示,一切的开端都来自“了解使用者是谁”,以及持续不断地测试原型。团队在此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在偏远乡村调研上投入大把时间,“直到今日,我们的新产品上市,我们永远都在做这两件事”。
“我认为产品设计并不是在一个真空的环境里。”陈姿谕说,有时设计者在了解顾客的真实需求之前,就已经在脑中预设了想要使用的科技,而当技术开发出来后,又没有持续、反复的测试与调整。“当你让真正的顾客(使用者)来测试你的原型,才能在反复测试的过程中,确认自己是否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谈到使用者回馈,陈姿谕总会分享产品的温度显示器的例子。Embrace产品上的温度显示一开始以数字为单位,但当团队走进村子、询问当地妇女的意见时,她们却表示:“我们并不信任西方医疗。”
当地妇女告知团队,她们往往会自行将西药的剂量减半,以免孩子摄取过量。“如果你们告诉我Embrace的温度要维持在38℃,我可能会再减几摄氏度,因为我担心对孩子会太热。”这个意外的发现促使团队将原本的数字单位改为笑脸、哭脸的二元图示。
正是这样的坚持,让他们的产品从未被放到医院的角落,而是深入每个偏僻的乡村带给新生儿温暖。2014年,Embrace更获得歌手碧昂丝的捐款支持,走进漠南非洲的9个国家。这个当初的课堂作业,至今已深入全球22个国家,拯救超过20万名早产儿的生命。
这个实例告诉我们,必须先了解使用者是谁,运用同理心开发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