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理心图

一、同理心图

在前面两节中,我们学习了设计思维流程的第一步——建立同理心。建立同理心、发现和理解用户的需求及体验是设计思维的关键,绘制同理心图能够有效地从需求中发现灵感。

(一)同理心图的含义

同理心图(EmpathyMap)是一种简单、易于理解的视觉图像,它可以捕捉用户行为和态度的信息(图4-2)。它是帮助团队更好地理解用户的有用工具。

图4-2 同理心图

利用同理心图,可捕捉那些可观察到的信息,用以推断出用户在特定情况或经历中的想法和感受。

(二)如何绘制同理心图

要创建同理心图,须收集任何定性研究的数据、人物角色和自己的团队信息。准备一张大纸或一块白板、彩色便笺和记号笔。页面被划分为几个部分或几个象限,每个部分都有一个分类,以探索用户的外部、可观察的世界和内部心态:用户在做什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思考什么、感觉什么(包括痛苦和收获)。小组成员需共同工作,以他们对用户的了解和收集的数据来填充这些信息。

第一步,确定目标用户和期望的结果。

这张图针对的用户是谁,这是你想要理解和同情的用户。总结他的处境和角色。如果您有多个角色,每个角色都需要自己的同理心图。

期望的结果是什么?这是你希望用户所做的。成功是什么样子?例如,他需要做什么不同的事或决定?虽然这个练习是关于建立同理心,而不是销售或设计任何东西,但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帮助参与者集中注意力,为活动设置背景。

第二步,捕捉外部世界。

完成每个部分没有固定的顺序,但是从用户的世界中开始观察会更有成效。首先检查用户的体验,想象用户是什么样的人。完成同理心图的各个部分,捕捉用户所看到的、所说的、所做的和所听到的。例如,用户看到了什么?用户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什么?用户周围的人在干什么?在用户的环境或市场中,他们在看什么、读什么、接触什么?或者什么可能会影响到他?考虑替代产品和服务或竞争对手正在做的事情。用户做什么、说什么,用户的行为是怎样的,态度是什么,这些可能与用户在哪里,和谁在一起,而表现出不同的结果。

第三步,探索内心。

去探索用户内心的想法和感觉,这些想法和感觉是无法观察到的。这些可能在研究过程中被推断、猜测或直接引用。

用户的想法和感觉是什么?用户关心的是什么?既要考虑积极的想法,也要考虑消极的想法,分析是什么原因让用户感觉好或坏,当用户考虑做某事或尝试某事时,其脑中正在探索的道路和各种可能性。

第四步:总结和分享。

当所有的部分都完成后,花时间反思一下。让参与者分享他们对这次经历的想法,询问它是如何改变他们的观点,或他们是否产生了新的见解。捕获团队生成的结论和想法,分享在绘制同理心图过程中发现的灵感。

(三)发现需求和灵感

1.发现需求

需求是人类在情感上或物质上的需要。请记住:需求是动词(用户希望)而不是名词(解决方案)。直接从我们注意到的用户特征中发现需求,或者从两个特征间的矛盾中发现需求,比如他说的和做的之间的不关联性,可以在同理心图的一边写下这些需求。

2.发现灵感

灵感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认识,你可以利用它来更好地应对设计中的挑战。灵感通常来自两个用户属性(位于一个象限内或两个不同象限内)之间的矛盾,或者在我们注意到奇怪的行为时自问为什么,这也会引发灵感。在同理心图的一边写下这些潜在灵感。发现灵感萌芽的一种方法是在工作中学会抓住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