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创业的三大法宝
从《精益创业》一书中提到的主要思路和脉络,结合在现实中使用的频率,精益创业的三大法宝是:“最小可行产品”“客户反馈”“快速迭代”。
(一)最小可行产品
将创业者或者新产品的创意用最简洁的方式开发出来,可能是产品界面,也可以是能够交互操作的胚胎原型。最小可行产品是指投入最少的人力和资源建造一个刚刚能够体现创新点或核心价值的产品,并立刻将其投入市场。它的好处是能够直观地被客户感知到,有助于激发客户的意见。通常最小可行产品有四个特点:体现了项目创意、能够测试和演示、功能极简、开发成本最低甚至是零成本。精益创业的思维方式则把价值定义为“向顾客提供利益”,除此之外的任何东西都是浪费。在制造行业中,只要产品能正常工作,顾客们并不介意它是如何组装的。但在新创企业中,谁是顾客、顾客认为什么东西有价值都是未知数。而如果完善了一个没用的功能,那就是浪费,所以要使用最小可行产品来以最小的成本验证“概念”是否对用户有价值,如果没有价值,就没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也就有效避免了浪费。
(二)客户反馈
客户反馈,是指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从最终用户那里获取针对该产品的意见。通过客户反馈渠道,了解关键信息,包括:客户对产品的整体感觉,客户并不喜欢/并不需要的功能点,客户认为需要添加的新的功能点,客户认为某些功能点应该改变的实现方式,等等。获得客户反馈的方式主要是现场使用、实地观察。对于精益创业者而言,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客户进行的,产品开发中的所有决策权都交给用户,因此,如果没有足够多的客户反馈,就不能称为精益创业。
(三)快速迭代
快速迭代,是指针对客户反馈意见以最快的速度进行调整,融合到新的版本中。在互联网时代下,速度比质量更重要,客户需求快速变化,因此,不追求一次性满足客户的需求,而是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迭代,不断让产品的功能丰满。所以,才会有微信在第一年发布了15个版本的记录。快速迭代的最大可行产品的成本巨高,浪费多,速度较快,风险一般,成功率一般。最大可行产品需要的投入巨大,而如果是快速迭代的话,那么需要的人力和资源就需要更大的投入,一般新创企业负担不起这样的投入,而最大可行产品不容易验证哪一项功能对客户有用,哪一项功能对客户无用,这种大批量的投放方式就好像生产线上有巨大的库存,造成开发的混乱,从而导致效率降低。慢速迭代的最小可行产品的特点是成本低,浪费少,速度慢,风险高,成功率低,易被淘汰。如果是慢速迭代并且还是最小可行产品,那么什么时候可以完成一个完整产品的开发呢?这种方式就像工业时代的手工生产一样,效率低下,太容易被淘汰。快速迭代的最小可行产品的特点是成本低,浪费少,速度快,风险最低,成功率高,也就是精益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