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劳动教育备受重视

2.1.3 劳动教育备受重视

我国教育体系重点是“德智体美”四育发展,劳动教育处于淡化、虚化、弱化的地位。为什么呢?关键是我们没认清劳动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的解读也很不一致。有人认为,劳动教育是德育的内容;也有人认为,劳动教育是智育的内容;还有人认为,劳动教育是德育和智育的综合体;更有人认为,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践教育形式。因而,劳动教育被理解为,既可以是一种教育内容,也可以是一种教育形式,众说纷纭,导致其从根本上未能与德智体美取得平等的地位。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给出了重要指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这预示着,劳动教育成为构建全面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一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不能彼此替代。德育侧重于解决对象的世界观、人生观问题,体现“善”的要求;智育侧重开发智能,体现“真”的要求;体育促进身体发育和功能发展,体现“健”的要求;美育陶冶情操,塑造心灵,体现“美”的要求;劳动教育侧重培养劳动观念,培养劳动技能,体现“实”的要求。现阶段,我国高校未开设劳动教育课程,与其他专业结合不紧密,不系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院长刘向兵说,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可以概括为“1+8”。其中,“1”就是在大学里开一门必修课,主要包括劳动法律、劳动关系、劳动经济、劳动社会保障和劳动安全的相关内容。我国台湾地区部分高校已经这么做了,很多大学都开设了“劳动导论”,还有2~3门的劳动教育通识课。“8”就是与八个方面的结合,包括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创新创业、产教融合、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校园文化的结合。这一建议其实把大学生劳动教育与中小学教育区分开来了,展示了高校劳动教育的侧重点。小学阶段的劳动教育,是劳动启蒙阶段;中学阶段的劳动教育,是逐步树立正确劳动意识阶段;大学阶段的劳动教育,是明确劳动科学体系、掌握劳动科学知识阶段。

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尤其需要大量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因而,劳动中工匠精神愈发珍贵。习近平总书记“五育”并进的总要求,构建了我国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意味着我国要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也意味着劳动教育地位得到了提升。

小故事大道理

重病阿婆状告“海归”儿子

上海82岁的丁阿婆老伴已离世,前几年她患上了尿毒症,一直自己坐公交车去做透析,感到身心俱疲。她48岁的大儿子有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工程硕士学位,但2012年回国后就待在家里不工作,而且认为自己不顺心的状况都是由于母亲溺爱造成的。无奈之下,丁阿婆状告儿子不承担赡养义务,但最终选择撤诉。通过心理专家的沟通,丁阿婆的儿子开始产生去找工作的意愿。

有人分析,有的家庭里的孩子,家务活什么都不干,父母也是把孩子当宝贝供着,这样只会让孩子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惯了,你还指望他在外面能够自强自立吗?等到父母老了,孩子依旧不能独立,即使独立,生活也会过得很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