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激发大学生的奋斗精神
2025年08月10日
2.2.2 激发大学生的奋斗精神
《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改善民生、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保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从一定意义说,学生德行的养成、奋斗精神的培养始于辛勤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辛勤劳动并能以此为荣,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信念,这是教育的重点与方向。要鼓励学生从小主动辛勤劳动,践行孝敬父母、尊重老师、乐于助人等德行,通过日积月累的点滴劳动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010年4月28日,北大百年讲堂发布“2010中国心灵富豪榜”,袁隆平名列榜首。主办方给他的评语是:“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他创造的物质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而他自己,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在心灵的田野上,收获着泥土的芬芳。那里,有着一个民族崛起的最古老密码。”袁隆平,1930年出生于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最初他研究红薯、西红柿的育种和栽培,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由于对杂交水稻事业的卓越贡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只有不畏艰险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袁隆平为解决我国和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积极、伟大的贡献,在这项造福人类的伟大科学成就背后,是一位科学家不断求索、知难而进的科学精神和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袁隆平还是一个没有架子、没有“等级”观念的人,他喜欢和所有人开玩笑,喜欢和他遇到的勤杂工、农民、退休老头老太太闲聊,听他们亲切地称呼自己“老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