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 劳动教育与实习实训相结合的实践方式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要“弘扬劳动精神,强化实践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实习实训强调的正是实践动手与团队协作,为此,抓好实习实训中的劳动教育,是贯彻劳育的重要途径。其根本任务是开展专业劳动知识技能教育,并融入劳动价值观、劳动态度的教育,以润物细无声之势,让劳动品质根植于心,让劳动成为习惯。
第一,优化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加强劳动教育融合。劳动教育是激发学生认真学习、培养创造力的源泉。要实现劳动教育与实习实训的融合,首先要在教学体系构建时加强劳动教育,明确劳动教育的目标、教学体系和教学任务。一是要建立科学的实习实训课程体系,根据相关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培养要求,融合相关行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岗位标准,开设具有行业特点、与创新创业和就业密切相关的多学科课程,通过课程教育着重提升学生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技能。二是要做好实习实训的物质保障,加强校内实验教学资源整合,推进智慧实验室建设,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实验教学平台;综合运用校内外资源,大力推动与行业部门、企业协同合作,建设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验实习实训平台,通过实习实训(含实验)教学将理论知识和科学实践相结合,既培养大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启迪学生勇于提出问题的探索创新精神。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Mind,Hand”即“动脑、动手”的教学理念,意在营造边学边做的文化氛围,鼓励学生将严谨的学术研究与丰富的想象力相结合,在实践劳作中解决社会难题。以麻省理工学院工程系为例,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学院开设能源、创业、环境、生命科学、运输五类跨学科课程,同时开设工程伦理、人文社科课程,使学生能够从价值、伦理、生态、人文的角度来思考工程中的专业问题,进而对社会中与工程相关的各个方面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素养,能够服务于社会;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已建立58个跨学科研究中心、实验室和项目计划,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为课程建设及发展搭建重要的平台,让学生深入参与实践,打破不同领域间的专业壁垒,为解决社会问题提出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新思路。
第二,加强实习实训过程管理,确保劳动教育落实。实行科学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整套严格的科学管理体系,是达成劳动教育成效的重要保障。一是要建立实习实训标准,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健全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包括校企合作教学实习基地管理制度、校企合作教学实习基地工作指南、校企合作教学实习基地考勤制度、校企合作教学实习基地教学质量和效果评价、工作日志制度、基地兼职导师管理制度等。二是要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实习实训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教师的指导和传授,可以使学生的学习避免反复探索的曲折道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更有效的学习效果。三是要规范学生实习实训的目标与任务,让学生能够有目的地学,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工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集中实习为例,他们在大三下学期组织学生每周利用三天时间开展并行实习。为保证实习效果,学校制定专业实习的教学大纲,明确实习的目标、任务及要求,指导实习各环节工作的开展。在实习前,落实实习指导教师,并组织学生开展实习动员,让学生认识实习的重要性,明确实习期间的工作任务和考核方式,同时联系实习单位,落实实习相关事宜。在实习期间,学生每周都需要撰写实习日志,记录每周工作内容、进展和完成情况以及下周工作安排;校内指导教师会不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掌握学生实习状况,指导学生解决实习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同时企业的实践导师也会给予悉心的指导。在实习结束后,学生提交实习报告及实习单位评定意见,由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这种专业对口、目标明确的实习,学生能够更多地运用所学的劳动知识、技能处理实际问题,提高劳动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职场需要。
第三,完善实习实训考评体系,强化劳动教育地位。教师和学生是高等教育中“教”与“学”的主体,要想做好劳动教育,发挥劳动教育育人功能,关键是调动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就需要有一套具有激励效应的考评体系。对于教师,学校应将劳动教育的实施情况和效果纳入教师的考评中,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学习特点,深入研究专业知识技能教学中的劳动教育内涵,并将这种内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有目的、有设计地融入实习实训专业教学中,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使其能够更准确地认识劳动的本质与价值,能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劳动中,在劳动实践中实现个人的发展;同时强调教师在劳动教育中“言传身教”的作用,在教学以及师生日常接触中,始终表现出对劳动的尊重与热爱,表现出不畏艰辛、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品质,以良好的形象做出表率,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做一名尊敬劳动、热爱劳动的好学生。对于学生,学校应将参与劳动纳入学分管理,将劳动态度、劳动行为纳入学生实践教学课程考核、综合素质考评等评价中,激励学生更重视劳动,更积极地参与劳动,更认真地从事劳动,让学生在被动的参与中感悟劳动的快乐与意义,进而形成主动参与劳动的意识。
将课堂延伸到社会实际中,拼建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的桥梁,同时从实务部门聘请高水平的实务专家担任兼职实践导师,对学生业知识技能进行直接指导,同时以导师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在导师的言行举止中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让学生不仅学习到专业的劳动知识技能,更能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做到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小故事大道理
李志彬:向死而生,力挽狂澜
“创业很难”“坚持为核”是李志彬创业以来最大的感悟。他说:“向死而生,力挽狂澜,这是创业最酷的地方。”
李志彬就读于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2015年4月至2016年11月,他带领两个小伙伴负责华为终端EMUI的每月定量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框架设计工作。在20个月的签约工作期间,他们独立设计了56套华为手机终端的UI适配作品,维护了3个500人华为爱好者粉丝群,实现总独立销量226万次。项目获得2016年第八届全国高等学校信息技术与创新实践活动大赛全国决赛一等奖,截至项目转型前实现综合盈利86万余元。
2015年10月,李志彬投资25万元尝试了校园网络大电影的摄制及出品工作,最终片名定为《校花股神》。该片于2015年12月在爱奇艺、优酷、乐视网同时上线付费点播,为团队的转型打下了一定基础。
一年后,看到网络影视剧的爆炸式发展,李志彬带领团队转型,筹建宁波鱼骨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除保留原有广告设计、UI设计的业务路线外,全力进军影视传媒行业。一个月后,他们团队得到了宁波湖畔文化产业园的天使扶持,完成了原始团队、原始资金的人员和资产重组,确定了3位核心股东,组成了一支各怀本领的9人队伍,筹备了4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开始二次创业。
2017年8月至11月,他们拍摄了系列热门爱奇艺独播网剧和热点网络大电影,代表作有:爱奇艺热门网络连续剧《白衣校花与大长腿3》《极恶必诛》《法网铁拳》《邪不胜正》《罪不可逭》等,公司还拥有《阳间巡逻人》《倾世谋妃》等大型小说储备IP,项目启动后,截至2018年年初,产值已超1400万元,2018年预计产值将超4000万元。
两年多的创业生涯,每一步都充满艰辛。2017年,整个团队都处于高负荷状态。刚从学校迈入社会,他们也因为自己的年少与经验匮乏付出了血淋淋的代价。最难的是当年8月,一周内同时遭遇人事大地震、资金匮乏等。赚钱已经变得次要,带领团队走下去、把事情做好、不辜负合作伙伴才是最重要的。“否则怎么面对一直陪我吃苦并且在毫无成就可言的情况下付出的天使合伙人?”李志彬说,“我曾看到过有的创业者晚上在地上爬行减压,看的时候差点落泪。有点责任心的创业者不仅孤独而且精神压力特别大,在所有人面前都要装作坚强,背后怎么减压只有自己知道了。”有心人天不负。也是在2017年8月,他们拿到了爱奇艺(北京)和东阳横瑞影视的近700万元天使投资,三方签署了合作协议。
“创业少不了坚持。坚持梦想也好,坚持赚大钱也好,坚持对员工负责也好,反正创业者必须坚持某种东西。”李志彬说,创业初期,如果不是想打造自己的舞台,他肯定会留在华为设计中心拿50万元以上的年薪。“如果不是不甘平庸,也不会一直失败还一直尝试。每个阶段最重要的坚持不同。我不知道其他创业者是否有这样的感想,但是我确定创业者一定要坚持某种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