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 学一行,爱一行
相信大家看过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吧,这部三集纪录片没有教科书和说明书式的解说,它节奏轻快、视角平易近人,将镜头对准了修复师们的生活,让原本巍峨的禁宫成了自家后院儿,满满都是生活气。当中有一位青铜器修复师说,故宫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想要把自己融到物里头去,他觉得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工匠艺人的价值。“匠情”所系,造物神奇,这是“物我一体”的至高境界。
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到近代的景德镇陶瓷、苏州刺绣,再到现当代的“两弹一星”、杂交水稻等,每一个作品无不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情感。极致的作品、非凡的成就容不得半点急功近利和懈怠享乐。所谓“道形器,器载道”,这当中“道”的核心实际上是指一种不计报酬、只求做好的职业操守,是一种把一件事情、一门手艺当作信仰的奉献追求。受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拥有工匠精神的人在产品制造过程中常常将“修身正己”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标准和要求。
中国导弹与火箭专家任新民,一生钟情于航天事业,参与了众多航天工程的研究、论证与实施,用执着与奉献开创了自己的航天人生,他的突出贡献彪炳共和国的史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了追求一个“人类没有饥饿的未来”,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2019年已89岁高龄的袁隆平依然步履稳健,不知疲倦地奔波在田野间。没有对工作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他们就不可能全身心忘我地投入,更无法创造出令世界惊叹的中华奇迹。像任新民、袁隆平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都是“干一行、爱一行”的爱岗乐岗者。把职业当作一种信仰,甘于寂寞、守住清贫,正是这种爱岗敬业的情怀,一代又一代工匠才能更好地筑梦事业,缔造辉煌。
奥斯卡获奖影片《入殓师》的主人公曾感言: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你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种难割难舍的情结,不要拒绝它,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有生命、有灵气的生命体,要用心跟它进行交流。落地到我们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来说,就是要热爱自己所学习的专业,学一行爱一行,把我们的专业当成有生命、有灵魂的生命体,用心去感受每个学习、实践的过程,把学到的技能当作一种信仰。在优秀的工匠身上不仅拥有一种“经世致用”的神圣使命感,还拥有一份为之坚守终身的志向。亲爱的你,是否有这样一份匠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