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 大凉山上的铿锵承诺:王顺友
王顺友,苗族,中共党员,1965年出生,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马班邮路上的邮递员。2001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至2005年时,他用20年时间,步行26万多公里,相当于环绕地球六圈半,没延误一个班期,没丢失一封邮件,投递准确率100%。因此,2005年,他被评为全国邮政系统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200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之后,他继续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2009年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19年荣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责任如山
木里,偏亘四川凉山西北角,中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传说中,女神巴登娜姆诞生于此。木里境内高山林立,峡谷纵横,三江并流,蔚为壮观。这里地势险,平地少。多少年来,当地人通信方式多为口传、人递、烽火。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不通公路,邮件传递也只能靠乡邮员步行背送。直到1960年,境况才有所改变,乡邮员开始配马,马班邮路由此而生。
“一不能贪,二不能丢,三不能脏,四不能慢。”早在1984年,当年迈的父亲将自己心爱的邮包郑重塞进这个稚嫩的邮路新兵怀里时,王顺友认真地点点头,目光炯炯。谁能料想,这一上路,就是30余年。
雪山、深谷、湍流,冰雹、飞石、野兽。山难越,水难蹚,路难走。饿了啃一块糌粑,渴了捧一口山泉,困了蜷缩在山洞……夏天一身泥,冬天一身雪,风雨相伴,风雨无阻。一条马班邮路,王顺友走得惊心动魄、险象环生。九十九道拐,拐连拐,弯连弯,附近山民谈之色变。王顺友每次经过,都异常小心,但仍难逃厄运。1995年的一天,一只山鸡猝然飞出,惊得骡子后腿乱踢,王顺友“嗷”的一声,扑通倒地——他的肠子被踢破了。顿时,大汗淋漓,脸色惨白。“邮件!邮件!”王顺友强忍剧痛,牵马上路。一路走,一路哭,一路吼。捧着肚子,连走9天,王顺友终于送完邮件。当被老乡架到医院时,人已气若悬丝,奄奄一息。打开腹腔,满是脓血……立即手术!惊魂4小时,王顺友挺了过来,却不得不将肠子剪去一截,落下终身残疾。
察尔瓦梁子,海拔4000多米,当地人称“鬼门关”,王顺友的必经之地,他一走就是30多年,由此得一绰号:王胆大。然而,让“王胆大”心有余悸的,除了大自然的无常,还有人的侵袭。2000年7月,王顺友翻越察尔瓦梁子时,忽地,树林中窜出两个劫匪。“把身上的钱和东西统统交出来!”劫匪手持尖刀,恶狠狠地叫嚣。“我是乡邮员,驮的是邮包。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王顺友一副拼命的架势。一番话、一股气,倒让劫匪发愣了。趁此机会,王顺友跨上骡马,箭一般冲了过去。“亏得冲过去了,不然邮件怕是保不住。”至今,王顺友仍对邮包安然无恙颇为得意。
邮包,就是王顺友的命。安营扎寨,第一件事便是卸下邮包,细细捋平,枕在脑下,觉才能睡得安稳。“邮件是国家之宝,湿不得,脏不得。”王顺友常说,“人在包在,这是规矩。”好一个人在包在!为了兑现这规矩,他差点把命都搭进去。
1988年7月,湍急的雅砻江边。王顺友习惯性地套牢溜索,准备过江。然而,快到对岸时,溜索绳突然绷断,王顺友“啊”的一声,从两米多高的空中跌落下去。所幸,人只摔在江岸上,可邮件却从背上弹入水中,顺江而去。顾不上庆幸死里逃生,顾不上不习水性,王顺友操起一根树枝,纵身扎进江中。水流湍急,当他把邮包拖上岸时,整个人都瘫了。不等缓过劲来,王顺友又挣扎着起身,奔向倮波乡……有人问:这么做,值当不值当?“只要乡里能及时跟外面保持联系,值当!”王顺友淡淡地说,这是责任。责任如山,巍巍屹立;责任如火,熊熊燃烧。
亲民如水
望到屋,走到哭。木里的山路,多半如此。本可抄近道,把邮件送至乡政府签单了结,但王顺友偏舍近求远,绕行山间,图的就是把“邮件交到乡民手里”。甚至,当县城到白碉乡的公路贯通后,王顺友依然“我行我素”,照旧牵着他的骡马翻雪山,蹚河谷,去走那条要多花两天时间的马班邮路。“有车不坐,傻不傻呀?”“雪山上的乡亲眼巴巴地等着我,这点路算不得什么!”“把邮件放到乡上就行了,何必这么苦自己?”“乡上领导忙,没空专门送。让老乡跑那么远来取,不好意思。我多走几步,两头都方便。”但凡王顺友认定的事、认准的理,九头骡子也拉不回来。
“王师傅来了!”在乔瓦镇锄头湾村,当地人这样尊称王顺友。“大家都喜欢他,他一来,这边就跟过节似的,他是我们的‘福音天使’!”是啊,这个“福音天使”怎能不受人喜欢?他不仅送邮件,还帮老乡寄信、寄包裹,从不跟人要钱;帮忙买东西,给多少是多少。多年下来,连他自己也记不得,到底为邮路上的乡民们垫了多少钱。
不光替人省钱,还要为人“生”钱,王顺友爱干分外活。白碉乡的水稻亩产原来只有250多公斤,他自掏腰包,从城里带回了良种,一撒下去,立竿见影,亩产竟涨到350多公斤,乡民们个个笑开了花。倮波乡的磨子沟只能种土豆、苞谷、荞子,他给村民买来青菜、莲花白、萝卜等菜种后,现在这里冬天都能吃上新鲜蔬菜。“别打肿脸充胖子!”好心人劝他。“这点钱,算不得啥子!”在王顺友眼里,乡民们的事都是大事。
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王顺友人如其名,朋友遍邮路。“老乡们特关心我,每隔七八天望见我一次,他们就放心,晓得我在邮路上还安全。”王顺友说,如果十几天没见着他,乡民们就要四处打听他的消息。一年冬天,送邮途中,王顺友再次病倒在路旁小店,但仍要坚持送邮。店主邱拉坡不放心,只得把店交给家人,陪着病恹恹的他跋涉六天,直至邮件送完。马班邮路沿途的老乡们,都把王顺友当成亲人。果子成熟时,他的口袋里总有偷偷塞进的水果;路边小店里,总备着他爱抽的“索玛”烟……
把生死置之度外,把方便给予别人,把快乐带给大家,王顺友在这长长的“人生苦旅”中,享受着那份属于自己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