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 以工匠精神为价值指向完善劳动教育体系

3.1.3 以工匠精神为价值指向完善劳动教育体系

高校应以“工匠精神”为价值指向对劳动教育体系进行持续优化。第一,继续优化课堂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纳入劳动教育,根据学校自身特点与教学特色对劳动必修课程进行学分设置,探索以“工匠精神”为价值指向隐藏于其他课程中的重要元素,使劳动教育能够科学结合生活技能教育、专业技能教育。创新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新的以启发式、互动式以及体验式为主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第二,对实践活动体系进行不断优化。采取情境式劳动实践,使劳动教育与学生生活贴近。创建真实的场景与多元化平台,满足学生的生存需求与成长需求,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产生一种劳动情怀。以劳动为主题,定期与企业举办各式各样的劳动技能竞技大赛,如进行职业岗位体验、劳动活动周或者技能竞赛月等,将学生沉睡已久的劳动情感唤醒过来。第三,对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进行优化。将学生的劳动实践表现、行为习惯与劳动认知等记录在他们的成长档案内,并纳入综合素质评价系统,通过加强外部“他律”促进学生养成“自律”的良好习惯,让教育回归本质,找回初心。

要想建设小康社会,复兴中华,离不开劳动,离不开成千上万的劳动者。作为榜样,其发挥的效应是无法想象的,所以,在社会上应当营造一种知识、劳动、人才及创新都得到社会各界尊重与关注的气氛,对劳模与其他典型的先进事迹进行推广宣传,使公众可以积极向劳模看齐,将劳模当成学习的榜样,将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以及劳动精神当成自己的精神力量,恪守工作创新、工作诚实以及工作勤劳的宗旨,在社会上营造劳动最光荣、工作精益求精的新风尚,使广大人民群众意识到,劳动最美丽、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崇高,以此激发所有民众的劳动热情与劳动积极性,挖掘创新能力。

小故事大道理

文墨精度

方文墨是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十四厂钳工,29岁便成为中航工业集团最年轻的首席技能专家。2015年9月3日的盛大阅兵式上,歼-15战斗机中的很多零件,就是方文墨和他的班组做出来的。在工业化时代,尽管大多数零件都可以自动化生产了,但是有的战机零件因为数量少,加工精度高、难度大,还是需要手工打磨。精湛的锉磨手艺是钳工的必备功夫。教科书上说,手工锉削精度极限是0.01毫米。而方文墨加工的精度达到了0.003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1/25,这是数控机床都很难达到的精度。中航工业将这一精度命名为“文墨精度”。歼-15战斗机的一些高精度的细小零件加工尤为烦琐。一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电缆铜接头,需要打出一个直径1.4毫米的小孔,但加工时产生的铜屑总有飞溅残留的概率,这就可能引发电路短路,甚至导致机毁人亡。方文墨反复研究后发现,出现铜屑残留是模具的设计和工艺存在问题。他反复琢磨,对铜接头的工艺流程和生产模具进行深度改进,不仅解决了铜屑残留的问题,工作效率也提高了4倍。之后,文墨班组按时按量交出了百分之百合格的铜接头零件。

对方文墨而言,双手是创造的源泉。为保证手掌对加工部件的敏锐触觉,他每天都用温水浸泡双手20分钟,以去掉手上的茧子;虽然他喜欢打篮球,但怕手受伤,于是放弃了这一爱好。在方文墨眼里,钳工岗位是一个充满艺术灵感和生命活力的小世界。他的目标是当最好的工人,做中国最好的钳工。从0.1毫米、0.05毫米,再到0.02毫米、0.003毫米,方文墨在方寸间不断缩小零件加工误差的刻度,不断磨砺、提升作为航空蓝领青年的人生精度与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