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2 不走寻常路:推崇工匠精神从职业教育做起

6.4.2 不走寻常路:推崇工匠精神从职业教育做起

瑞士职业教育非常发达。2/3的瑞士学生初中毕业就选择上职业高中,一边当学徒,一边上学,选择普通高中继而上大学的仅有1/3。这些在初中毕业后上职业高中的学生先要接受相关的职业培训,然后开始接受一种名为“学徒制”的职业教育:他们在相关的企业做学徒,每周工作3天,学习2天,持续三四年的时间。瑞士学徒分为两年制、三年制、四年制,但大多数学生选择的都是三年制或者四年制。学徒期满后要参加一项考试,考试通过了,就可以获得相关证书,然后就可以拿着这个证书去找工作了。想继续上大学也没问题,可以参加联邦职业会考(FVB)。通过之后,直接入读瑞士的应用型大学。这类大学和普通大学相比,在专业定向上更为清晰,教授内容偏实用性。学生进入此类大学后会专攻某一领域,比如工业工程、商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当然,如果学生在应用型大学完成了本科学习,也可以申请去普通大学继续进修,很多应用型大学的毕业生后来成了全球知名企业的高管。

瑞士的职业教育理念和体系灵活而务实,瑞士人可以先工作再进入大学学习,也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在大学接受学位教育。通常,申请应用型大学的学生需在特定领域具有数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并获得高级中等联邦职业教育培训毕业证。在中国,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很难找到工作,而瑞士的职业教育体系恰恰能避免这种问题。在瑞士的职业教育中,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和行业、市场接轨的,而职业教育体系的课程也是学校和企业一起设计的,所以对于毕业生来说,工作完全有保障,因为他们符合行业和市场的需求。

很多国家的职业教育和瑞士学徒制的根本区别是这些国家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认为职业教育是“二等教育”。许多人认为,职业教育就是培养“蓝领”,但瑞士的职业教育既培养蓝领,也培养白领。换句话说,在瑞士,只要是应用型的职业,都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譬如记者编辑、电子工程、经营管理等。在瑞士,有230个职业方向可供学生在职业教育阶段选择。学生无论来自哪个语区,都会在中小学阶段系统地接受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中至少三门语言教育,所以学生在进入大学前,已经具备了出色的语言能力。瑞士学校的国际化程度很高,学生流动性很强,有许多瑞士学生出国读书,也有很多外国学生来瑞士学习。

瑞士为什么在职业教育上与众不同呢?瑞士人认识到,要具有竞争力,瑞士的产品质量就必须强过对手,这就对劳动者素质的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全社会形成了对职业教育的一致认同。瑞士普通高中并不免费,职业教育却是免费的,由此可看出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在职业教育方面,瑞士各州政府有较大的自主权,负责本州职业教育的实施,譬如监督学生与企业签订的职业培训合同的实施情况,以及对本州的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经费支持。因此,全社会重视从小抓起,从小做起。瑞士工匠精神就是在这一独特的教育体制下得以传承和发展的。

小故事大道理

手表上满弦依旧可以运转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华南地区的一支重要抗日武装力量,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东江纵队纪念馆收藏有一块瑞士CYMA(西马)手表,是东江纵队战士邱特于1943年参加福永爆破攻坚战中从日本军队缴获的一件战利品。战后,纵队将这块手表奖给邱特作纪念。

邱特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一直佩带并精心保存着这块手表。如今,已经过去70多年了,虽然表带已经破损,表面玻璃也因破裂更换过两次,但表仍可以正常运转,上满弦后可以看到指针滴答滴答地走动,其性能、品质还相当好,发黄的铜蚀也掩饰不住该表的精致做工。它是抗战时期具有革命历史意义的珍贵文物,也是一块极具收藏价值的古董表。

思考与感悟

看全球工匠精神典范,他们之所以能够创造出精彩的作品,就因为他们身上拥有宝贵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态度,一种信仰,一种追求;是一份挚爱,一门手艺,一种事业;是一份专注,一份坚持,一份严谨;是一种积累,一种个性,一种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