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1 观念先导,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校园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高职学生将在高职院校中生活和学习三年时光,在此期间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和提升技术技能,还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职业院校应该将工匠精神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不断深化“中国梦·劳动美”教育实践活动,大力推进工匠精神活动进校园、进课堂,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应通过营造积极肯干、努力踏实、尊重劳动、尊重人才的校园氛围,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担当,提升高等职业学院校园文化的软实力。首先,职业院校可以将工匠精神内涵、核心等相关知识通过学生喜欢并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任课教师、辅导员在日常教学或生活中注意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形式改善学生的职业精神、职业素质。其次,可以通过定期开展课堂内外与工匠精神有关的教育活动、竞赛活动等,调动学生追求工匠精神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比如,各职业技术学院每年定期举办“技能竞赛节”活动,通过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各校也在努力搭建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再次,可以通过素质拓展活动,到优秀企业参观、实践,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工匠》纪录片或《我在故宫修文物》等弘扬工匠精神的影视片,提升学生对工匠精神学习的兴趣。最后,通过培养具有工匠精神、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教师,营造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的良好氛围。可以建设名师成长提升平台,通过政策引导教师脱岗创新创业,设立名师、大师工作室,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打造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名师、大师。
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学生要从思想上切实接纳工匠精神。一方面,高职学生要主动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核心素质,认识到工匠精神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国力提升以及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中国品牌”让我国的实体经济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高职学生也要认识到工匠精神的塑造和培育对自身的就业及未来的发展、成长有着重要的价值。企业喜欢并接纳脚踏实地、工作严谨、严格要求自己并勇于创新的员工,培养工匠精神就可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的高职学生已认识到工匠精神能够成为自己今后找工作的一大主要竞争力。只有随着自身意识的转变,从思想上主动接受工匠精神的内涵,从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中严格要求自己做起,才能为自己未来的就业、职业生涯的发展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