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 李万君:焊接高铁的技能高手

7.2.2 李万君:焊接高铁的技能高手

李万君,1968年生,中共党员,高级工人技师,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首席操作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获得者,被评为201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在2005年全国焊工技能大赛中荣获焊接试样外观第一名,并先后于1997年、2003年、2007年三次在长春市焊工技能大赛中荣获第一名,2008年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2011年荣获中华技能大奖。

李万君于1987年8月在原长春客车厂参加工作。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在轨道客车转向架焊接岗位,苦练技术、攻克难关,迅速成长为公司焊接领域的技术专家。

随着时速350公里中国高铁“复兴号”的成功运营,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世界一道亮丽的风景。我国仅用了不到10年时间,就走过了国际上高速铁路40年的发展历程。在具有世界顶级技术的高速动车组生产中展现才华的中国中车技术工人,被李克强总理赞誉为“中国第一代高铁工人”。在这支光荣的队伍中,全国劳模李万君凭借精湛的焊接技术和敬业精神,为我国高铁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高铁焊接大师”。

探索创新,屡显身手技能

转向架制造技术,是高速动车组的九大核心技术之一。我国的高速动车组之所以能跑出如此之高的速度,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转向架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李万君就工作在转向架焊接岗位上。他先后参与了我国几十种城铁车、动车组转向架的首件试制焊接工作,总结并制定了30多种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技术攻关150多项,其中27项获得国家专利。

作为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主力车型,时速250公里动车组在长客股份公司试制生产。转向架环口要承载重达50吨的车体重量,因此成为高速动车组制造的关键部位,其焊接成型质量要求极高。试制初期,因焊接段数多,焊接接头极易出现不熔合等严重质量问题,一时成为制约转向架生产的瓶颈。关键时刻,李万君凭着一股子钻劲,终于摸索出“环口焊接七步操作法”。用这种方法焊接,成型好,质量高,从而成功突破了批量生产的关键。这项令国外专家十分惊讶的“绝活”,现已经被纳入生产工艺当中。

中国中车从德国西门子引进了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技术。由于外方此前也没有如此高速的运营先例,转向架制造成了双方共同攻关的课题。带着领导的重托,李万君参加了转向架焊接工艺评定专家组,并发挥出高技能人才的特殊作用。以李万君试制取得的有关数据为重要参考,企业编制的《超高速转向架焊接规范》在指导批量生产中解决了大问题。

凭借精湛的焊接技术,李万君在参与填补国内空白的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以及出口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泰国、沙特阿拉伯、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列车的生产中,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技术难关。

勤学苦练,铸就创新本领

李万君在本职岗位上取得的一个个成绩,并非偶然。在31年的长期工作中,他勤于钻研,勇于创新,练就了过硬的焊接本领。他同时拥有碳钢、不锈钢焊接等6项国际焊工(技师)资格证书。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及MAG焊、TIG焊等多种焊接方法,平、立、横、仰和管子等各种焊接形状和位置,他样样精通。

李万君根据异种金属材料焊接特性发明的“新型焊钳”,已经获得国家专利并被推广使用。2012年,李万君针对澳大利亚不锈钢双层铁路客车转向架焊接加工的特殊要求总结出的“拽枪式右焊法”等30余项转向架焊接操作方法,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累计为企业节约资金和创造价值8000余万元。

李万君在出口伊朗的单层轨道客车转向架横梁环口焊接中,首次使用氩弧焊焊接方法,并成功总结出一套焊接操作步骤,从而填补了我国氩弧焊焊接铁路客车转向架环口的空白,同时也为我国以后开发和生产新型高铁提供了宝贵经验。

他从一名普通的焊工成长为我国高铁焊接专家,先后获得长春市特等劳动模范、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吉林省高级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多项荣誉,并在2012年、2017年分别当选中共十八大、十九大代表,他是当代知识型职工的先进典型,是新时期高铁工人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