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1 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过时了吗?

10.4.1 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过时了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先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劳模在你心中是一种怎样的形象?

2.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你觉得还需要劳模和劳动精神吗?

3.你愿意践行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吗?

首先,我们来看看第一个问题。你心中的劳模形象是不是一个人无休无止地加班加点劳动,没完没了地超负荷工作,以致最终倒在岗位上?如果是,那么是你的观念过时了。这是因为我们受到媒体宣传的影响,将劳模形象进行了固化。其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劳模的形象也悄悄发生了变化,它更多地展示了一种专业的职业形象和职业精神。

劳动精神是每一位劳动者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在劳动过程中秉持的劳动态度、劳动理念及其展现出的劳动精神风貌。劳模作为劳动精神的榜样践行者,是值得全社会学习的表率,即便是在目前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仍然呼唤劳模和劳动精神,我们每个人也应该成为劳动精神的践行者。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三者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强调,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导产业工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培育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职工文化。“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提倡通过诚实劳动来实现人生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

人民网2019年5月刊发的《深刻理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一文指出,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精神是成为人的精神,工匠精神是成为更加优秀的人的精神,劳模精神则是成为影响别人的人的精神。新时期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不应该片面地理解为只是一线工人所应该具备的特质,更应该成为这个时代的情怀和气质。一个推崇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孜孜以求。

现在,全国上下正团结一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伟大的事业呼唤伟大的精神,培育和弘扬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需要,是实施国家质量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路径,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提升我国综合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